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 国际资讯 >

德国近六成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或专科学校

2013-10-19 18:53:13 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
高鹏创办C hinaW indow公司,致力于促进中德两国间的文化教育、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对中德职业教育培训很有研究。高鹏现为德国C hinaW indow国际信息技术合作公司董事长、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德国法兰克福分会主席。

  个人简介
  高鹏在德国留学、工作20多年,获得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2000年,高鹏创办C hinaW indow公司,致力于促进中德两国间的文化教育、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对中德职业教育培训很有研究。高鹏现为德国C hinaW indow国际信息技术合作公司董事长、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德国法兰克福分会主席。
  现状
  德国只有26%的学生选择上大学
  南都:你在德国学习工作多年,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高鹏: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其核心特点就是“双元制”教育。简单来说,“双元制”就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在学校学习,也在企业实践。在企业的实践时间大概占70%,在学校学习时间大概占30%。学习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也可以说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遇到了问题再到学校学习,上升到理论。有针对地学习,使得学生们很有目标。
  第二个特点是,德国的企业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德国的企业非常重视质量,要保证质量,人才是最重要的,德国的企业在他们的工作计划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要求是人才的培养。有了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训,基本上是订单式的培训。学生平常研究的就是企业提出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就基本上可以“零过渡”地进入企业工作。
  第三个特点,德国的企业有大量的双师型人才。他们主要是一些工厂或者企业里的师傅,在专业领域有很强的技能和经验,同时又是一个教育家,能够担负职业教育的教学。
  第四个特点,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由德国的工商会统一管理、安排、协调、命题、考试、颁发证书等等。工商会是企业的一个共同管理组织,由于它的参与,职业教育和企业的结合变得完美,工商会也能明确知道企业的需求,根据需求制定职业教育的课程,同时制定标准。
  南都:在德国,就读职业教育的学生多不多,招生有什么要求?
  高鹏:在德国,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人员都能去接受职业教育,它对学历没有任何要求,门槛基本是没有的,在企业能够提供相应岗位的情况下,人人都能去他想学的专业。另一方面说,只要他获得了企业的岗位,周边的学校就必须接受他成为学生。如果学校学位不够,你可以跟政府申请,提供帮助或增加学习位置及相应的资助。
  但是,德国的职业学校实行宽进严出,在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考试,要获得专业技能证书以后,才能说明你真正毕业了。德国专业技能证书由德国工商会IH K统一颁发。
  据德国教育部去年的统计,在中学毕业后能上大学的人群中,只有26%选择上大学,尽管大学免费,并可以自由地选择专业和学校,而58%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上德国的职业院校或者专科学校。
  待遇
  职教生工作稳定待遇不比大学生差
  南都:双元制学生工作后的待遇怎么样?
  高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入职时的工资,比大学生略低一点。“双元制”毕业的学生,入职后工资大概在3000到3500欧元,大学生在4000欧元左右。高层的管理人员在6000到8000欧元左右。
  不要看职业院校学生入职工资略低,德国的孩子很有远见,读职业院校,他是可以学到一门技能,而且毕业后,是百分之百能得到工作,也不像读大学,念3年、5年、7年都不一定毕业。另外,到企业里工作,不能只看那几百块的工资差,还有工龄,工龄越长,养老金多,退休后养老的福利就越好。另外,在企业里工作,一旦你想要进修的话,也可以随时到学校中继续深造,甚至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德国职业教育学生到企业后,一切都相对稳定,岗位稳定,专业稳定,工资也相对稳定,选择跳槽的也很少。德国企业很重视员工的培训,经过培训,员工的技能提升后,也是会升职加薪的。德国的企业分工很细,有工作小组组长、工段长、车间副主任、主任等等,每上一个台阶,工资都会有一定的增长。总体来说,工资增长的幅度还是比较多的。经过四年到五年,跟大学生就差不多了。最主要的是,由于德国年轻人源于对专业技能的兴趣和爱好,会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学习,并感到是一种幸福和快乐,这是德国职业教育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源动力。
  对照
  缺乏完善机制与利益链条,中国难照搬
  南都:多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提倡学习德国“双元制”模式,你觉得效果怎么样?
  高鹏:多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提倡学习德国“双元制”模式,但效果不佳。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是,近来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学习和引进“双元制”模式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误区: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极为简单,就是学校与企业“双轨制”。学校和企业同时参与开展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从而硬性地模仿德国“双元制”开展所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厂中校”、“校中厂”等模式。另一方面,我国部分职业教育专家和官员,到处讲演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把这一模式作为一种抽象的、具有哲学和教育学交叉的新型的理论。使人感到很神秘、深奥和不可实施。
  我认为,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不是一个“平行线”的双轨制,而是“井”字形。即:在“学校”和“企业”这两条具体实施的纵向平行线或称双轨的运行过程中,还有两条德国特殊体制下的横向平行线,即:德国工商会IH K和德国职业教育大法。这是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能够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没有和不具备的。由于没有政策和法规的保障、没有类似于工商会IH K或行业协会的参与和协调、没有机制保障企业与学校间的共同利益链,企业是没有积极性去参与职业教育的。
  南都:具体是哪些原因,导致中国不能照搬德国的“双元制”?
  高鹏:首先,中国的政策、法律和体系上与德国的情况不同。第二,在机制上企业得不到保障。第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数控专业,只学习和了解华中数控,到西门子的机器上就用不了。德国人就很注重标准化,有了标准,通过标准化的培训和鉴定,可以做到一通百通、举一反三,可以掌握其他更多的数控机床使用和操作。另外,还有社会的原因,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有歧视,使得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学生都感到悲观。从招生录取的角度来说,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也不够好。企业就不太愿意要这样的学生。而在德国,很优秀的小孩,才去上职业院校,他们到企业中,可以凭着一技之长,一直做到管理人员。
  对策
  三元制有利于校企良性互动

  南都:那么中国的职业教育该如何学习借鉴德国的模式?
  高鹏:我们在长期引进德国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过程中,探索和提出了一个“三元制”的模式,就是指在学校、企业中间,再加上一元——— 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以学校为主体,独立法人,独立管理。学校可以通过培训中心,向企业拉单,企业有很多师傅,需要培训,可以直接来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如同企业,赋予盈利模式,同时又必须隶属于学校。其盈利用于学校教育和培训再投入。在“三元制”模式下,培训中心作为一个桥梁,使学校和企业间形成良性互动。
  南都:你对中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有什么建议?
  高鹏:首先要对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减税和税收方面的优惠。其次,可以考虑减少和取消政府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而将其转为对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的薪金补贴。第三,学校要采用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出口是硬道理。第四,改革现有的升学考试模式,取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参加高考、中考。
  南都:中国学习德国“双元制”还有没有其他误区?
  高鹏:目前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里,存在三大“瓶颈”或称“误区”。首先教师的选择是有误区的。大学毕业后马上投身职业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是不能胜任的。职业教育的老师必须要有一线工作的经验,有动手的能力,而不是应试教育。我国的教师队伍往往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我国目前教师培训、教师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增加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尤为重要。
  第二是中国职业院校的教材滞后。中国许多职业教育的教材可以说是大学教材的简缩版。只是剔去了大学教材中深奥的理论,就直接做职业教育的教材。而德国的教材是由德国一线企业专业人士、工商会教材开发委员会以及学校的老师共同开发,并保持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而我国的教材缺乏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和与生产技术相结合,显得落后。
  另外,从实训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学生以课堂为主,有些学校有条件的就买点设备,部分学校因资金问题很少有实训设备,这样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多学校看到这种情况,希望走校企合作的路,但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一个双赢的模式,企业最根本的事是盈利,如果不考虑到这点,就把学生送到企业去,企业是不欢迎的,就算是送进去了,学生也只能“打小工”,学不到什么真正的东西。
  另外,中国的职业学校在考试考核评价标准方面,也不统一,差别比较大。
  采写:南都记者 宋金绪 实习生 黄淑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