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推荐 >

职业教育成为潍坊新名片 为未来发展储备大量人才

2013-09-24 22:39:24 人民网
分享到: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总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今年7月份,潍坊市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直接调度省部共建试验区建设进展情况,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转调创的基础工程和“科教兴潍”的战略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筹规划、重点突破。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是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总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今年7月份,潍坊市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直接调度省部共建试验区建设进展情况,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转调创的基础工程和“科教兴潍”的战略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今天,特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市职业教育取得的重要成绩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报道。
  选择 分段培养模式吸引优秀生源
  今年中考和高考的录取工作结束后,有关潍坊职业教育招生的两项数据悄然而至,数字不大,但它带来的震撼却是空前。
  数据一:今年潍坊商校等4所中职学校的6个专业计划招生260人,报名人数竟达到560人,仅在潍坊商校,就有20多名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转而选报了该校。数据二: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4所高职院校“3+2”录取分数线均超二本最低录取线。这两种现象均是前所未见。到底是怎么样的变化让潍坊职校招生突然升温了呢?
  家住潍城区的李同学是2013届初中毕业生,当初为了自己的高中梦想,他牺牲了比同学更多的休息、玩耍时间。“辅导班报了两三个,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很晚。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主要是辅导英语和语文。”李同学说,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如愿考上潍坊一所重点高中。但是今年夏天,他做出了一个在其他同学与家长看来非常疯狂的决定:报考潍坊商校,读“3+4分段培养”,即在中职学校完成3年学习后,符合条件可转段到本科院校学习,进入分段培养的对接专业学习4年。
  为什么放弃普通高中而选择职校呢?李同学给出了详细的规划。“本来我就喜欢数学,成绩也不错,所以报了会计专业,将来直接就读潍坊学院。”李同学说,除了兴趣,他考虑更多的是将来的大学与就业。“如果按我目前的成绩,读完高中将来是否能考上大学还是个未知数。”而在商校学习三年的会计专业,通过考核后直接进入潍坊学院就读,不仅减轻了升学压力,还能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解,我比其他学习好的同学多付出几倍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赶上他们,而我觉得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报的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将来可以就读青岛科技大学。”潍坊职业学院的胶州女孩小敏说,她今年的高考成绩接近500分,一开始家长并不同意她报考职校,但叔叔曾经在潍坊职业学院就读,对学校的环境、师资各方面比较了解,还曾经带小敏的父母到学校实地考察过,而且潍坊职业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对接,作为“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工作的试点之一,优势更大了一些。
  思考 教育局要解决中高职招生难
  就读中高职校,对李同学和小敏而言,可能只是观念上的一种小小转变,而对于潍坊市教育局而言,却是干了件“顶天”的事。专家认为,3+2、3+4,看似开了一个小口子,实际带动中国教育前进一大步,必将在中国教育史留下闪光的一笔。
  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对记者分析,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小学和初中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重、课业难,高中上学难、大学就业难,而在这三难中间,还有中职和高职招生难。只有把这个中高职招生难这个拦路虎打掉,方能有效缓解高中和大学的“两难”。
  为什么初中的孩子都去挤普通高中,不愿意上职业学校?因为上了普通高中可以考普通高校,也可以考高职,上了普通高校还可再考硕士、博士;而上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孩子就只能上高职,上了高职也就到“顶”了。眼见就是一条“断头路”,他们当然不愿选择职业学校。
  而从另一方面看,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后的首选是上高中,上不了高中才选择职业学校,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普通职业教育因为生源差,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水平有限,大部分从事着普通的初级技术工作,在技术创新、高难度技术方面有所发展的是少数。同时,拥有了本科文凭的“准工程师”,能从一线当工人开始踏踏实实干专业的也不多,许多人宁愿选择当公务员坐办公室,这样等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白白流失。
  2013年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创下历史新高的大学毕业生规模遇上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降幅约为15%。而与此同时,《职校生逆袭"最难就业季",没等毕业就被企业预订》的消息也不时见诸报端。
  “我们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主动求变,成为改革的推动力,要不然,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我们怎么回应?”张国华对教育的改革有着很深的感触,他告诉记者,前几年,潍坊市通达国际海运学校招收了一名毕业10多年的医科大学生,这名学生当年考入了一所名牌医科大学,但学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跳槽了四五家单位,仍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35岁时,他选择进入职校重新学习。还有一家企业请市教育局帮忙联系职校,招收几百名工人,而教育局一查,相关专业一年级只有四名学生没定下单位,二三年级的学生早就被其他企业一抢而空。
  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一边是就业难,一方面是职校招生难,一方面是国家急需高级职业人才,张国华起了疑问:“为什么我们培养的人对不上号,教育自身有没有问题?教育的功能扭曲,教育局办成了‘义务教育局’、‘高考局’,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
  破题 不等不靠,抓住机遇求突破
  虽说每年国家都会出台政策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高考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个地级市的潍坊能撼动的。即使是职业教育制度变革,权力也在省以上,地方没有“话语权”。但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潍坊市教育部门从未选择“等”和“靠”。
  2011年,得到教育部要搞职业教育“省部共建”的消息后,为了争取到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跑济南、去北京不下20趟。2012年3月份,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教育部和省政府正式签署了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的协议。试验区是什么?实际是为上职校的孩子打开了上进的通道!也就是从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入手,破解了职业教育发展难题。
  今年7月份,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同意潍坊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学校“3+4”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工作。我市潍坊商校、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潍坊科技中等专业学校4所中职学校的会计、机械制造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6个专业参与试点工作,学生学习3年后经考核测试进入对应的本科院校学习4年。目前招生工作已全部完成,仅仅在7月16、17两天的报名时间里,就报了500多人,超过计划的两倍。
  同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开展“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从通知下发到完成招生,仅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少家长对政策不是很了解,采取观望的态度,但一些眼光敏锐的人迅速让孩子踏上了成才的直通车。可以预期的是,明年中高职的招生必然会受到许多学生追捧。
  变化不止这些。实验区建设一年多以来,潍坊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上下同力,共同探索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出路,实现了重要的突破。中高职衔接取得的突破尤为显现。2013年,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公布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举办学校及专业备案结果的通知》,批准55所五年一贯制招生高职院校,其中驻潍高职院校11所,占全省总量的20%;批准可进行三二连续招生的中职学校121所,其中潍坊中职学校12所,占全省总量的近十分之一,覆盖了实验区内全部试点职业院校。同时,高职院校单独招收高中阶段毕业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潍坊试验区具备单独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达到8所。2013年,试验区7所单招院校录取4430人,圆满完成了招生录取任务。其中,中职毕业生对口录取比例达到61%,大大超过往年。

  ◎相关链接
  “3+2”吸引大批应届生
  “3+2”(专科+本科)分段培养是指: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正式录取,以专科生身份进入试点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前3年在高职专院校培养。第3年经考核测试,择优选拔部分学生进入衔接本科高校学习2年。
  山东省共有11所高职高专院校成为试点,共计12个专业点,衔接本科高校10所。每个试点专业安排招生计划100名,共计招生1200名。此次获准开展试点的高职高专院校均来自国家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和潍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高校,本科合作高校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省属重点高校。潍坊市共有四所高职院校入围,每个试点专业计划招生100人,共计招生400人。分别为:潍坊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衔接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衔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衔接山东建筑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衔接山东交通学院物流工程专业。
  记者了解到,“3+2”分段培养吸引了大批应届生报名,有些人的高考成绩500多分,达到了二本线但没选择去二本学校,因为一般本科毕业后就业比较困难,而在“3+2”学习后,掌握更多的系统应用技能,更能适应就业市场,更受企业欢迎。
  个体视角 让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
  每一项改革的出台必然会带来不同的声音,中高职招生政策的创新也引来一部分人的质疑。那么,归根结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呢?
  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到了学校,特别是初高中阶段,衡量一个学生好不好的标准,主要看他的学习成绩。文化课成绩不中用,就被打上“失败者”的烙印。
  其实教育界的人士最明白这种分类的不合理性,明白孩子应该差异化发展。张国华说,“政府、老百姓对教育的投入这么大,我们怎么让每个家庭都感到教育对他的价值?如今学校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还有考核评价,都是冲着那些能够升普通高中、升重点大学的孩子来安排,其余的孩子则被边缘化,得不到关注。这些孩子可以及早分流到职业教育,但我们过去在评价上没解决这个问题。孩子的培养过程、培养结果,不能和家庭的幸福、孩子的幸福连在一起,这样的教育就是不成功的教育,永远不切题。”只有从机制上改变,多为孩子提供一条成才的道路,才是对学生个体最大的尊重。
  2007年以来,潍坊市在全部初中开设了《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的必修课,鼓励孩子认识人生,对自己的将来做出选择,课程的学分被计入中考的综合素质成绩。升入职校的学生比例和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比例一道纳入综合督导,成为评价初中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开设一年以后,整个潍坊市升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上一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而今年,3+2、3+4的招生新政,更是从机制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然,为了认真打造3+2、3+4招到的学生,而不是简单让他们得个文凭,教育部门从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方面都经过多方调研和调整,突出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测试,真正让高职教育不光成为就业教育,更是发展人的教育,不是培养仅会技能的技术人,而要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
  最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会计技能比赛在潍坊商校结束,代表山东队参赛的该校会计电算化选手王海伦和于淑卉各获1枚金牌。据统计,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省共获28枚金牌,其中潍坊占16枚。从2010年到现在,我市共获60枚金牌,创造了职教史上的辉煌。看到这样的数据,相信金牌选手的家长一定会自豪地说:我的孩子是最棒的!
  社会视角 做好职教是重大的民生
  张国华局长给记者算了笔账。假设一个学生初中毕业时勉强进入一所普通高中,3年毕业后上3年的专科或高职,最多可再通过专升本学习2年,8年学费就是不小的一笔数字,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还是个未知数。而同样是这个学生,初中毕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3+4”中职分段培养模式,在中职学习期间,国家规定免除所有费用,升入本科后,4年时间内着重接受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训,且分段培养试点过程中,众多品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产业紧密结合,毕业后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少上一年学、少交3年学费、毕业还有保障,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得到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不少家长都不愿让孩子上职校,成绩一般也要“挤破头”上高中,举目无亲也要把孩子送出国。这些家庭把大多的收入都用于孩子的教育投资,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下降,所以社会上普遍抱怨上学难。改革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这是教育界的共识。职业教育办好了,一般家庭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孩子负担减轻了,兴趣特长得到发展,也是对家长最大的减负。为此,潍坊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职业院校布局调整,2012年,寿光、安丘、临朐3所职教中心示范校数量达到6所,每所学校可获得中央财政1000万元的建设资金补助。2013年山东省公布了首批29所规范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潍坊市有昌乐宝石中专、潍坊市工业学校和山东省民族中专等三所中职学校进入首批建设名单,将分两年获得省财政资助800万元建设资金。潍坊市已提前实现区域内“每县和中心城区分别建成一所达到省级规范化以上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
  据山东省教育厅统计,在山东150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中,有70%是来自农村,达到100万余人。而潍坊中职学校94%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高职院校农村生源也占到70%。可以说,目前选择职校的多是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张国华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弱势群体大多集中在职校孩子身上,把职业教育做好,是最大的扶贫,也是最大的民生。
  经济视角 职教同样决定城市未来
  一位教育界的专家曾感叹:潍坊是高考大市,每年考上国内外名校的孩子不少,可他们又有几个回到潍坊,为潍坊的发展做贡献呢?数据显示,潍坊市域目前有10所高职、2所技师学院、42所中职学校,在校学生总数近30万人,所设专业覆盖一二三产业。而市域内高职毕业生的近60%、中职学校毕业生的73%都在潍坊工作。可以说,单纯就地方经济发展来说,职业学校的孩子比高考出去的孩子更重要。因为职业教育的水平决定着地方劳动力的素质,也代表着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水平。
  “职业教育是除企业、政府外直接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三种力量。一个知名企业来招商,这个地区能不能提供优质的人才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没有多少区域优势的潍坊而言,形成人才高地显得至关重要。”张国华这样分析。
  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科学发展的水平,2010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建设的意见》,重点实施了特色品牌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在驻潍职业院校创建50个特色品牌专业。近三年来,总投资1.5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4600万元,建成了数控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现代物流等30个特色品牌专业及实训基地,一批特色专业教学、科研水平进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在2011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科19大类评价排名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在轻纺、文化教育、农林牧渔、环保气象与安全等方面名列第一。
  潍坊打造“半岛商贸物流中心”,潍坊商校应需办起大型物流专业,定位“面向商业、服务业,适应于城市发展”;潍坊建设“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潍坊职业学院的办学宗旨变为“培养制造生产一线上的高技能人才”;2009年,潍坊市启动滨海新城建设,首先规划建设了滨海科教创新园区。目前,滨海科教创新园区已有14所职业院校开工建设,在建面积约72万平方米,投资超过85亿元。同时市教育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依托滨海科教创新园区,与相关部门一起,争取省教育厅与市政府共同建设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基地规划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达到同时承担10大类50个专业5000人集训、竞赛、实训的规模,总投资15亿元以上,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多功能实训基地。
  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潍坊市人口将达到928万,城镇率达到56%,有88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意味着3年内将有接近目前潍坊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农村人口需要转移。以农村孩子为主的职业学校学生将构成当地市民的主体,因此,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针对“未来市民”的教育,而未来市民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决定着这个城市未来。
  职业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图 记者 窦洁 吴琼 通讯员 赵云福)(原载潍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