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推荐 >

贵州职教:走出山门 开放引智

2013-10-19 21:28:15 贵州日报
分享到: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探索和实施多种形式的开放办学模式,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的开放,全面提升贵州省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编者按
  招商引资,兴建高职院校,面向全球,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贵州职业教育正通过对外开放,推进跨越发展。
  本报记者分别从县域发展、行业联盟、学校创新的角度,对贵州省职业教育进行采访,以期勾勒出贵州职教走出山门,拥抱世界的积极发展态势。
  贵州省多措并举推进 职业教育开放办学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探索和实施多种形式的开放办学模式,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的开放,全面提升贵州省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探索“引厂入校”、“引校进厂”、“前店后厂”、“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做法,校企双方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如丹寨县职业学校与入驻当地产业园区的贵州兴富祥公司连版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全部在生产车间内进行,毕业后直接到兴富祥公司就业;威宁自治县职校与当地企业合作,企业出资购买设备,学校安排学生顶岗进行生产性实习,既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又拓展学校办学经费来源,更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合作办学、校校合作。通过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等方式,加强与东部及周边省市的交流合作,并在教师管理、人员培训与交流、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等方面,与东部地区职业院校进行全面合作,如贵州大学、贵州省交通职业学院、铜仁职院分别与上海、天津等地职业院校实现校校合作,共享教育资源。
  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大力推动政府规划创办园区、企业建设标准厂房,配套发展职业教育的校政合作模式,实现职业院校和产业园区企业的厂房、教室、宿舍、设备、场地及技术人才等软硬件资源共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贵州省111个产业园区中,有58所中职学校进驻51个园区。
  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各职业院校与国外友好学校就人才培养、互派师资、科技攻关、文献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办学;加强与国外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聘请国外专家来贵州省讲学与合作研究。目前贵州省有省电力职院、铜仁职院等与国外有深度合作。
  全球招募教师,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 盛华职业学院——拥抱世界 实施教育创新
  位于惠水县百鸟河风景区内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学校规模不大,校园内鸟语花香,宁静无比。这所公益慈善高职院校,三年间汇集国内外优质职教资源,探索职教创新之路。
  10月11日,记者走进盛华职业学院。
  学院副院长盛华昨天刚刚作出一个决策,“老师们反映学生出操不认真、不及时,这样的情况其他传统高校都存在,是个老生常谈却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盛华决定,既然如此,就取消出操,代之以内容丰富的体育课,同时要求学生认真上课,用指纹打卡,上课开始打一次,课中打一次。
  及时灵活调整教学教育方式的例子,在盛华还有不少。
  2011年盛华学院首次招生,对第一届学生进行摸底考试,高等数学都不及格。学院详细调查研究后,高等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其实帮助并不大,于是,从第二届学生开始取消高等数学这门课程。
  互联网营销专业,其他高校相同专业都要学《电子商务概论》,而在盛华学院,这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被一分为四,“变身”为开设网店的实用技能学习。老师设计了电子商务运营基础、网店美工、网店推广、网店的数据分析四项应用课程,同学们直接学习开网店的必备专业技能。
  盛华笑言,“我们学校的学生有时候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课程总在变!”而在学院看来,只要有利于培养有能力、有品质的学生,就得突破桎梏,敢于改变,才能紧密对接市场,培养出市场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
  同样的变革,体现在学院的专业设置。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盛华说,比如酒店管理,学院先找到全球知名酒店企业——万豪国际集团,双方签好合作协议,万豪帮助学校建实训基地、派驻一线职业经理人来学校讲学,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后直接前往万豪实习,商量好合作模式,贵州盛华开始招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
  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互联网营销这三个主要专业,都按照“找市场,找合作企业,签好协议再招生”这种模式来创建。由此,每个专业都能和相关行业的国内外企业形成深度合作。
  今年,互联网营销学院尝试以项目带动模式启动实战教学,有能力的学生自己上淘宝网开店。
  灵活的教学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但要求必须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
  “我们建校以来最大的支出是师资。”盛华说,学院寻找优质教师的视野范围,从师范院校到企业、从国内到国外。
  给互联网营销专业的学生们上课的老师,来自国内电商巨头淘宝网等企业。目前,盛华学院的120名教师中,五分之一是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派来的培训老师或企业在职一线经理,近三分之一为全球爱心志愿者,其余为社会招聘。
  优秀师资的汇聚,使学生们可以接受高质量的“定制化”专业教育:酒店管理得到全球知名酒店企业——万豪国际集团派出在职管理者的指导。
  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手机精修),有机会前往台湾HTC集团设在上海的生产企业、维修中心实习。
  ……
  尽管尚未毕业,但是互联网营销专业的黄安娴已经颇具“职业风范”。她和其他13名同学组成了一个团队,将与学校合作企业的手工艺品通过淘宝店营销。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已赢利近4万元。团队成员分别负责网站美工设计、拍摄产品、制作文案,客服专员等不同的工作,实施流水线作业,让他们的淘宝店在同类店铺中脱颖而出,占据百度搜索的置顶位置。
  让自己的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对未来的人生充满美好理想。如周之川、黄安娴一样,盛华学院将职教创新理念融入学院发展的点点滴滴,1000多位在校生能学到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还对未来的人生充满美好理想。
  “我们会继续务实创新,希望今后的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得到更大开放。我们会以开放的心态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机构、企业参与,共同实施教育扶贫。”盛华说。
  牵手四川教育集团投资8.5亿兴建高职院校,惠水县——为职教城夯实基础
  10月11日下午,惠水县和平镇的一处施工现场,挖掘机作业声隆隆。基本平整的土地上,有些地块已开始打地基。这是贵州科技职业学院(暂定校名)在建校区,不久的将来,这里将矗立起惠水县第二所高职院校。
  学校投资方——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总裁汪辉武,指着前方一块打好的地基说,“学校建设分三期,这里是第一期,今年12月30日要完成主体建筑的封顶。明年3月至4月基本建好一期工程,待通过验收得到正式办学审批,明年9月可以开始招生。”
  按照集团规划,总投资8.5亿、占地505亩的贵州科技职业学院,3至5年内的招生规模将达1.5亿人。将设置机械、工程建设、信息服务三大类专业,5年后升为本科院校将设置25个专业。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集团将利用其遍布全国的招生团队推广宣传贵州的这所高职院校。最初的师资全部来自四川,建校过程中逐步吸纳贵州教师。学生毕业后不仅可进入惠水工业园区就业,还能在集团下属的上千家企业和集团合作的企业中选择技术岗位。
  汪辉武坦言,来贵州建如此上规模的职业院校,源自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推进。
  去年,惠水县去四川考察集团及其所办学校后,希望集团考虑在惠水发展职业教育。当时集团派人来惠水考察后,认为在县里办高职受约束,也存在生源问题。
  “惠水县再次向我们发函提出邀请。”经第二次实地考察,感受到当地政府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意愿和热情,同时了解到惠水与省城贵阳的交通日益便利,生源问题可得到逐步解决,最终集团决定在此投资建职校。
  谈及与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的合作,惠水县教育局副局长陈丽表示,最初县里希望引进集团建职校发展中职教育。
  “我们县的高中阶段教育是短板,在推进9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人人有书读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成绩不太优异的学生进入职校学得一技之长。”
  但是,多年来惠水县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无法吸引学生就读中职。2009年,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落户惠水,县委、县政府欣喜发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高职院校,将解决县城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等难题,这是一条突破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
  惠水县主动“出击”,目标锁定有成熟建校经验的省外教育集团。“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来惠水考察后认为,可以办高职再附设中职。”陈丽解释,县里考虑到办高职院校既能对惠水高中阶段教育有所推动,建设如此上规模的职业院校也将有助力惠水城镇化发展,同意了集团的设想。双方的合作办学由此启动。
  惠水县一方面积极上报省教育厅审批筹建贵州科技职业学校,一方面大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进度。“我们专门成立城南拆迁办,为了集团建校征地,目前第一期教育用地拆迁工作已完成。”
  对惠水而言,引进省外教育集团建设高职院校,让惠水站在新的起点快速发展。今年8月,黔南州确定3至5年内形成“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州里决定在惠水和龙里打造职教城,我们现在已有两所高职院校,再加上原有的县职教中心,这为发展职教城奠定了基础。”
  走在快速推进县域职教发展的路上,惠水踌躇满志。
  与省内外职业学校联合建立全国建筑职教联盟,省建设学校——打造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2009年以来,贵州省建设学校牵头组建贵州省职教集团,走出省门开放办学。这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先后与省内外10多所学校联合办学,招生人数逐年递增,近三年连续突破3000人,学校办学规模近万人。
  2012年,省建校在贵州建设职教集团基础上,建立全国“建筑职教联盟”,首次参与学校达32所。同时,牵头组建全国“非专业能力培养联盟”,首次参与学校达26所。省建校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走向优质职教资源的共建共享。
  “我们能从省内一个不具规模、没有影响力的中职学校,发展到牵头组建两个全国性的职教集团(联盟),得益于学校对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取得的突破,逐步在省内外职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再逐步聚合职教资源推动学校发展。”省建校校长陈鸣自豪地说。
  非专业能力指除了技术技能之外的所有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情感能力。非专业能力课程是省建校在贵州省建设职教集团内部启动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吸纳集团内职业学校的智慧共同完成,得到了省内外职业学校的认可后。目前,这项由省建校主创的课程已在省内外几十所学校开始尝试使用。
  “在‘走进职校’这项课程中,有项内容是搭人梯,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不能说话,只能相互配合把同学送上四米高的墙。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大概200斤重,大家齐心协力把他送上去后,那个同学非常感动。当时我们刚进校,同学之间彼此陌生,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自然而然形成了校友间的情谊。”谈及非专业能力课程为自己带来的最初收获时,2012级材料2班的陈阳同学说。
  省建校老师汤学宇全程参与非专业能力课程的建设,他说,同学们在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能逐步具备团队意识、沟通协作能力。“我们要培养不仅具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更要让他们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
  汤老师感叹,贵州职教集团内的省内外学校,对他们这一培养人才的理念很是认同。“有了认同感,大家都愿意来参与这套课程的设计。我有机会去省内外与当地职教老师合作,他们给了我很多教学教育上的启发。”
  在非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突破,省建校影响力日益扩大,组建了全国性的非专业能力职教联盟。陈鸣称,借鉴这种模式,学校开始构建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并与国内建筑行业的职教学校组建职教联盟,共同推进对学生的技能培养。
  “我们现在引进的是德国职教‘工作任务’理念,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来学习专业技能,教学效果很好。我们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将实现职教人才培养‘质’的升华。”
  谈及下一步发展目标,陈鸣表示,巩固和提高既有成果,广泛宣传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学校和职教集团共同努力的方向。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他认为在于师资队伍的实力提高,站在新的平台上运用全新的职教理念和课程来培养学生,需要老师在思维上进行根本性转变。
  链接:
  贵州省初步建立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贵州省建成高职院校24所,中职学校229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上万个。2012年,全省高职在校生14万人,中职在校生50万人。
  贵州省职业教育投入尚待加强。2012年,贵州省中职学校生均校舍面积10平方米,仅为中职学校设置国家标准的一半,生均仪器设备值不足2000元,而相关国家标准在2500元至3000元。高职院校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仪器设备值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贵州省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潜力巨大。2012年,贵州省高职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8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127万名在校生中,中职学生仅50万人;高等教育38万名在校生中,高职学生仅14万人,中高职学生的普职比为6∶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中职教育生师比为30∶1,而国家中职学校设置标准的生师比为20∶1。(文/本报记者 王 宁 肖 慧 廖思雨 图/曽拾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