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中职招生为何火爆
——长沙中职“一减一增”现象解读
■本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李茂林
今年秋季开学,在许多地方的中职学校为生源发愁时,湖南长沙的中职招生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不仅大部分学校能够招满,甚至还有不少学校招生非常火爆。
长沙财经学校,3200多人报名只录了2160人;长沙汽车工业学校,1200人报名,实际录取942人;长沙高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1500人报名,实际录取1150人……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长沙县职业中专、浏阳市职业中专、宁乡县职业中专等市县职业中专。
“从四处求生源到大部分学校招满,招生从无门槛到有门槛。近3年来,长沙中职学校的招生发生了‘大逆转’。”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建林告诉记者,尽管是省会城市,但长沙普职分流比例却达到6∶4,中职招生规模每年保持在5万人左右。
与此同时,记者还发现,2008年长沙共有中职学校117所,今年锐减到67所,5年共减少了50所。
长沙中职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一减一增”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它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市场与规范,“两只手”推动中职洗牌
10多年前,长沙中职教育发展也经历过一段低谷。上世纪90年代末,长沙城区中职学校林立,“三五间房,七八个人,就能办一所学校”,最多时达160所。
曾任长沙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的封纪琴说,那时各校之间专业重复,办学条件简陋,常常为了生源恶性竞争,部分学校向初中学校购买生源,给学校和老师回扣,办学成本陡增,无力改善办学条件,最终恶性循环。2003年以后,一些中职学校难以为继,开始停止招生或者关停、倒闭。2003年长沙还有中职学校132所,到2008年减少到117所,今年进一步减少到67所。
“中职学校洗牌,一是因为市场之手的调节,优胜劣汰;二是规范办学行为的约束,教育部门通过行政、法律的手段,使一批学校相继被撤并、停招或吊销办学资格。”长沙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黎彬告诉记者。
为了遏制中职办学乱象,长沙市从2009年起,在全市中职学校进行专业技能抽查,并向社会公布。
“一些学校盲目跟风,社会上什么专业热门,学校就立马开设什么专业,全然不顾自身的师资和设施条件。结果是家长花了钱,学生花了时间,却收获不大,难以就业。”王建林说,长沙市实行专业技能抽查,对那些学生总体成绩偏差的学校,市教育行政部门黄牌警告,甚至让其停办专业,从而倒逼那些名不副实的专业自行消亡。
2010年,长沙市首度公布对全市所有中职在校生的专业技能抽查结果,9所中职学校的12个专业合格率低于60%,被黄牌警告。2011年,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的相关专业连续两次抽查合格率未过六成,被停止招生,另有6所学校相关专业因为合格率低于60%或违规,被黄牌警告。
抽查结果在全市中职学校引起巨大震动,不少校长纷纷感叹:“点穴点到位了!专业一旦被黄牌警告,向社会公布,谁还会来学校就读啊?”4年来,长沙市对20余所学校的专业实行了黄牌警告,停办了10多个学校的相关专业。
质量与品牌,提升中职吸引力
在校长们看来,经过前几年的抽查,一些办学不规范,或盲目跟风上马的热门专业逐渐失去吸引力,并停止招生,各校开始夯实做强本校的品牌专业,一批中职名校脱颖而出,这也是学校招生火爆最根本的原因。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是中建五局子弟学校,2003年,学校只招到100多人,学生招不来,来了留不住,留下又出不去,学校濒临关门。因为教师对学校发展不满,“已经有两届领导班子被炒鱿鱼”。
教职员工市场意识薄弱,办学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目标不明,发展方向迷茫。学校如何走出困境?新上任的校长蒋必祥决定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我们背靠大树好乘凉,中建五局做了35年的建筑行业,有了35年的行业积累,搞建筑我们搞不赢谁呢?”
在专业设置上,蒋必祥精心打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造价两个专业,同时让中建五局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他还向教职员工反复灌输“学校对接产业、专业对接企业、课程对接岗位”的现代职教理念。学校迅速驶上发展快车道,从2006年起,招生开始呈现火爆局面,每年招生1000人以上。
作为长沙市一所老牌名校,长沙财经学校办学32年,招生状况始终无忧,近几年还压缩招生2000人。校长肖建军说,学校办学成功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注重自身办学质量的提升,而质量提升的保证首先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借助国家示范校建设契机,学校对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教育内容等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学校实训室在全省名列第一,物流、会计、烹饪、酒管、美容美发等专业都有自己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整个教学楼就是实训室,真正做到了教与学无缝对接。
记者了解到,尽管长沙中职学校数量减少,但高水平的学校却在增多。目前,长沙拥有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2所、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3所、省级示范校16所。近几年,全市中职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5%以上。
从“放养”到统筹,区域聚合提升中职竞争力
在校长们看来,长沙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职业教育的统筹,为提升中职竞争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8年,长沙出台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确定了加快推进职业学校布局调整,逐步形成以“河东”长沙职业教育基地与“河西”长沙职业创业园区为中心、以四县(市)职教中心为网点的职业教育布局的思路,构建起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对接的现代中职教育体系。
规划实施5年来,确定的思路基本成为现实。由市政府投资14亿多元建成的长沙职业教育基地,位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占地1103亩(不含学生后勤生活配套用地),目前已有长沙市财经学校等6所职校入驻,在校生近2万人。
长沙汽车工业学校是基地学校之一。校长胡冬生说,学校进驻后,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不再是原来那所只有20亩地、2000多人共用一个大厕所的老校了。学校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放养”状态,融入园区经济,提升了学校的吸引力。
打造职教城仅仅是长沙统筹职教发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一个举措。近年来,长沙各项中职发展改革的一系列举措令人瞩目:
在全市范围内强力调整优化各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全市城区内63所中职学校实行差异化发展,突出建设各自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每所学校只办一大类专业,各校逐步形成了以一两个主打专业为特色的发展态势。同时,长沙市内,某一大类专业只有两所学校在办,目的是避免重复建设,既形成良性竞争,又防止一家独大。
从2011年起,长沙市又对中职学校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学校缺编所聘人员的工资,全由财政买单。此前,许多中职学校聘请企业教师,都是学校自筹经费或干脆不聘。政策实施两年来,打通了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近3年共核拨缺编经费6700多万元,用于自主聘用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其中,湘菜大师许菊云等300多名行业专家成为中职学校的兼职教师。
此外,长沙市还探索实施“学分制”,满足中职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特长发挥,为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拓展了空间;实行预备员工制,企业与学校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同教学、共同考核;出台《长沙市中职学生毕业标准》,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全面执行,加强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过程化、系统化评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服务力。
《中国教育报》2013年10月31日第1版
合作伙伴: |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 | 中国职成教育网 | 中国高职高专网 | 天大职教发展研究中心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 | 教指委网站 | 行业协会网站 | 各省职教网站 | |
友情链接: |
河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世界技能大赛 | 就业网 | 中国教育网 | 中国护士实习就业网 | 新华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人民网 | 北方网 | 教育部 | 海河教育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