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3-12-25 17:47:19
分享到:
为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中德学院全面启动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一年来,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悉心指导,共评审立项了学生科技创新项目54个。

  本网讯(通讯员/居文宪)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主题。进入21世纪,人才毫无疑问将成为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作为一名优秀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 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有许多人重视理论而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事业上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基本素质之一。新浪网的一则新闻指出,许多跨国公司认为,目前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仅有10%符合他们公司用人标准。谈及原因,这些跨国公司用人部门不约而同提到了大学生过于浅薄的创新能力。他们的眼中,最好的员工,值得公司用最好的待遇去挽留的员工是那些创新,勇于开拓的人,而不是那些空有满腹理论而不知如何去运用,去发挥的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知,甚至已经成为人才取舍的标准之一。当代大学生要想在求职过程中觅得一个理想的职位,培养自身科技能力是关键之一。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往往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密不可分,即科技创新都需要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保证,善于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为科技创新的成功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素质,需要多领域学科知识的支持,如果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因此科技创新对知识的需要可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主动性。
  为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优、创业、创造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现高职教育特色,营造中德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实训场地优势设备,按照“搭建平台、典型引路、积极引导、重在普及”的思路,大力营造“崇尚科技创新,精于专业技能”的科技文化氛围,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并完善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并优化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该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生机盎然,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科技创新成果逐步显现,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德特色的“低年级重普及,高年级重提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格局。
  一、建立和完善一套机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保驾护航
  为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以“环境搭建为先导,学校投入为保障,政策体现为推力,教师指导为支撑、科协工作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二、探索和优化三种模式,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际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生科技创新的三种特色模式并不断优化,有力推动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1、“四自两结合”的学生科技创新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直是该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校以实验实训场地为平台,以业务精湛、教风优良的教师科研团队为技术保障,以学校大学生科技协会为依托,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经过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德特色的“四自两结合”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新模式:“四自”即科协自行组织科技活动,学生自发参与科技赛事,教师自觉给予创新指导,学校自愿提供资金配套;“两结合”即“学研产”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四自两结合”的学生科技创新模式下,该校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2、科技创新与学风建设相互促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特别注重将科技创新活动和学风建设紧密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后进同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该校全体师生努力的共同目标。学校十分重视低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高年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低年级学生采取集中自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刻苦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对高年级学生采取分类指导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个体的优势、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政策、制度、环境等因素,激发创新动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并激励其他同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3、针对“拔尖”学生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十分注重对“拔尖”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努力为他们提供创新训练环境与条件。“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支持和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挑选学习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对其理论学习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学校在经费、场地、实验仪器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以此推动“个性化”教育全面开展。
  三、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为科技创新活动普及与提高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为了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使各项政策、资金、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活动的普及和覆盖,中德学院通过各种途径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宣传,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同时,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和分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学工部(团委)、科技处部门领导担任副组长,各二级学院(系)专职副书记为成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落实、规划制定、方案论证和策划协调等工作,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几点体会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创造原创性成果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必将承担着民族发展与强盛的历史重任,而大学生未来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来夯实基础、积蓄能量。
  1、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容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对象,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创造潜能和个性的个体。只有充分认识、尊重和发展他们的差异个性与潜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发掘学生个性和潜能,集中精力引导学生从自身基础出发,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特点、掌握技能的程度,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参加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技术难度的实践与创新活动,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
  专业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决定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导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离开了专业教师的指导是很难孤立地完成一项创造性工作的,只有恰如其分的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学校有力的制度保障
  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对课上学习内容的验证、巩固、拓展和提高,具体体现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实践技能、创新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课外得到锻炼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成绩标志着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而这些成绩取得是需要得到学校支持和认可的。为了鼓励学生更多更好地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则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
  4、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更要不断地创新活动的形式
  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已向多样化发展,仅围绕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开展的创新活动就有数十种,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活动方式,而且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也没有不变的固定方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以适应新形势的不断变化。
  固定的实验实训场所,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领导的关怀与重视,推动了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配套的政策和奖励措施,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提升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学生科协的勤奋工作,保障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运转。在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培训,拓展科技创新平台,规范科技创新流程,努力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高素质人才。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供稿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