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应面向未来,但现在教育被历史形成的二元社会包袱所累。我认为,高考已经不堪重负,必须在高考之外开辟新的途径。这个新的途径,就是职业教育。当然,即使上了职业教育,今后依然可以上大学。职业教育,为社会的层际流动多开了一扇广阔大门。
●在战略上,我们是世界工厂;但是在战术上,我们却采取了短视的用工政策。如果说在经济上,我们要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个环节;那么教育上,也应该构建一个全球教育链,与之相适应。
●现在提出重视职业教育,其实也是顺应了劳动力代际更迭的现实。 “体面劳动”其实包含了这么一层深意,即最终通过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促使资本转型和转向,而且还将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嘉 宾:吕乃基 (东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支玲琳:中高考将近,又到填报志愿时。在绝大多数家长眼中,职校不过是“无奈之选”。但以前,您就发出过这样的警告:不能把宝都压在普教、高考上,这样会毁掉中国教育的未来。如今我们似乎看到了某种转变的信号:最近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将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您怎么理解?
吕乃基:发展职业教育,在当下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其一是分流高考的“负担”。对于广大农村子弟来说,在全国范围内,相对公正和大面积地改变身份的渠道,主要就是高考。所以在当代中国,高考不仅负有教育功能,而且还承担着层际流动的社会任务。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艰难厮杀。但是对于城市孩子来说,高考同样残酷。一样参加高考,生活无忧的他们往往分数竞争不过挑灯苦读的农村学生。这么一来,城市里的家长有意见、教育主管部门也有压力。于是现在出现了一种怪象:城市里的小孩回到小县城读书,县城的校长被挖到城里当校长。本来应该是城市化,城市文明应该是进步的象征。但是现在,城里的小孩被农村化,城市的教育水平要向农村看齐。
教育本应面向未来,但现在教育被历史形成的二元社会包袱所累。我认为,高考已经不堪重负,必须在高考之外开辟新的途径。这个新的途径,就是职业教育。当然,即使上了职业教育,今后依然可以上大学。职业教育,为社会的层际流动多开了一扇广阔大门。
支玲琳:所以新纲强调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其背后寓意深刻。
吕乃基:职业教育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第一,如果就地培训,那么可以大规模提高农民素质。而且如果就地工作,一来,将改变目前农村缺少青壮劳动力,老弱妇孺留守的积弱现状;二来,也能改变“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农民工盲目进城后的“两头落空”的城市化尴尬。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大家一窝蜂都要往城市里面挤,也包含就地城镇化。就中国的现状而言,今后城市化的方向应该主要是后者。
第二,职业教育结合农村实际,能够脚踏实地推动当地农业进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从根本上发展三农。 “教育要服务于主战场”,但我们一直以为这个“服务”就是指科研成果转化。其实,“培养人”才是根本地、大规模地、直接地服务于主战场。在德国,构成中产阶层的,主要是产业工人。一些国内舆论,总是喜欢把中产和小资情调挂钩。这不应该是中产阶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主流。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如果产业工人群体能够成熟壮大起来,将改变中国中产阶层的成分,使整个中国社会更加朴实。而这,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
支玲琳:“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怎么描绘都不过分;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温家宝总理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国社会,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普遍存在。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在本届世博会上,被誉为“精彩中的精彩,美丽中的美丽”的意大利馆,对本国精湛手工艺的自信展示和推崇。怎么看观念转变这个难题?
吕乃基:为什么近年来中央会如此重视职业教育的问题?因为中央看得很清楚:职业教育不起来,会制约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是世界工厂,当然应该培养工人。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民工的使用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很少考虑过素质投资的问题。在战略上,我们是世界工厂;但是在战术上,我们却采取了短视的用工政策。如果说在经济上,我们要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个环节;那么教育上,也应该构建一个全球教育链,与之相适应。
最近武汉一项调查引起了我的关注,72%的农家子弟初中毕业以后,都想上职业技术学校。准备读高中的,只有18%,另外还有10%选择直接打工。这表明,在农村,农民本身对职业教育有着强烈需求。所以在改变观念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最实在的,就是提高经济收入。如果现在的本科毕业生,特别是三本的,出来找不到工作,工资比较低,而接受职业教育出来的,却有更好的就业市场,工资上得去,那么肯定会对农村学生产生吸引力。城里的人可能一时还放不下身段,但农民群体是很实在的。久而久之,我认为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是会改变的。
支玲琳:现在提出重视职业教育,其实也是顺应了劳动力代际更迭的现实。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超过一亿的80后“农二代”已经扎根城市。较之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对于劳动环境、劳动报酬、职业规划有着更高的利益诉求。在上月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如何顺应未来劳动者的诉求,实现“体面劳动”,发展职业教育或许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吕乃基:其实闹了这么多年的“民工荒”“技工荒”,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劳动力太便宜了,于是资本就不思进取。现在农民工短缺了,就迫使资本要么流到中西部去,要么技术创新,进行升级转型。所以“体面劳动”其实包含了这么一层深意,即最终通过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促使资本转型和转向,而且还将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
所以,职业教育和农二代地位的提高,是两方面互为作用的。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的素质在提高;另一方面,社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劳动环境也在改变。受过职业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到改善后的劳动环境里,必将带来一种全新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