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职业教育原本就该“抬头挺胸”

2014-03-10 16:38:09 每日新报
分享到:
中国职业教育近年来一直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也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负面态度,比如学历歧视、就业歧视、社会尊重不够、上升空间限制等等。

  “听说了吗?老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看人家多有出息!”30年前,我们经常会在坊间听到这样的赞叹声,那时候,上大学还是很稀罕的,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会有满意的工作,就业时会很“抢手”,谁家要是出了大学生都是件无比荣耀的事。到了30年后的今天,随着扩招带来的高校门槛逐年降低,“上大学”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相应的,各种中专、职校变得门庭冷落。大学生多了,人才整体素质提高了,可是新的问题也来了: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发愁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抱怨招聘来的大学生“质量下滑”,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出现“用工荒”,蓝领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昨天,一条关于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取消“三本”改为职业教育的消息引起热议,这位代表认为如今“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之所以出现大量岗位缺人才,人才却找不到工作的怪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历导向带来的教育失衡,“三本”院校正是追逐学历的产物。地方政府要升本率,学生和家长也要本科学历满足面子,很多学校没有货真价实的教育,只能回报给学生一纸本科文凭,这就让教育与就业出现恶性循环。要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就需要改变学历导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取消高考录取的批次。
  其实,中国职业教育近年来一直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也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负面态度,比如学历歧视、就业歧视、社会尊重不够、上升空间限制等等。分析起来,这种尴尬境地的形成有多个方面原因,有来自中国传统思想的,有来自父母长辈的,有来自就业单位的,也有来自招生制度的。就拿招生来说,在考大学时,总是一本、二本、三本都录完了,才是职业技术院校,这就会给学生留下一种印象,好像选择职业教育是“挑剩下的”,它似乎比各种“本”都低一级。在一些人眼中,职业教育甚至被当成“不优秀者”的“次等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歧视的泛化,严重损害了大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同时造成很多大学生即便找不到工作,或者拿着很低的薪水,也不愿意去当蓝领,做技工,因为在他们看来,那种职业低人一等。
  长久以来我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需要反思,同时,其他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尊重也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德国职业教育在培养高质量的劳动者上,显示了很强的优势,在国际奥林匹克技能大赛上,德国选手曾取得过全部24个工种的第一名,并获得团体冠军,而在德国,大约三分之二的年轻人都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接受初等以上的教育和培训,德国蓝领工人的待遇之高也是出了名的,在很多德国人看来,孩子上职业学校,毕业后成为技术工人,与当白领一样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如此一来,年轻人愿当蓝领,社会重视蓝领,因为有了足够的尊重,获得了适当的职业教育,蓝领工人的活动舞台才更宽阔。而德国技术和制造业的世界领先地位正是依靠这些高质量的蓝领工人才得以确保。
  说到底,教育是要培养人才,为的是让具有不同才能的人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而不是给他们分出三六九等,无论是哪种学历,只要是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贡献,体现自身价值都值得人们尊重。对于职业教育,也需要政府与民众观念的转变,让它重新获得它本该拥有的认同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