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高考变“双轨”,从“纸上”到落地还需迈过几道坎?

2014-03-28 16:21:21 新华网 责任编辑:贾少军
分享到:
高职教育的窘境可见一斑:高考录取顺序排在最后,被称为“三本”落榜生的“收容所”,生源、师资、科研经费垫底,差距越拉越大。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不容小觑:20年里,中国成人的受教育年限只增长了2.7年,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教育缺口至少三四年。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刘敏凌军辉高洁)职教生就业率超95%,平均工资却偏低;大学“万金油”专业挤破头,职教学校“低人一头”……多年来,职业教育面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窘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包括“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在内的改革措施。
 
  让阳光照进现实,“技能成才”还需迈过几道坎?
 
  【技能型高考破冰,职教“二流教育”局面能否改变?】
 
  “对于擅长动手的孩子,一张卷子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显然不公。”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直指现行高考制度弊端。
 
  高职教育的窘境可见一斑:高考录取顺序排在最后,被称为“三本”落榜生的“收容所”,生源、师资、科研经费垫底,差距越拉越大。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不容小觑:20年里,中国成人的受教育年限只增长了2.7年,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教育缺口至少三四年。
 
  这种“根子上”的不公平有望被打破。鲁昕介绍,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一种是学术型人才高考。
 
  “高考模式分开后,原本的‘上下通道’变为‘左右通道’,从制度设计上扭转了职教‘低人一等’的局面。”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但一些教育业内人士看来,让职业教育“直起身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说,在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一直延伸到硕士、博士。在我国,学生一旦上了职校,绝大多数只能读到中专、大专,职业教育成了“断头”路。要解除考生后顾之忧,应进一步畅通中职到高职,再到应用本科、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通道。
 
  “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打破学历导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还需要在政策、资金、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向职教倾斜,让“一分为二”的高考模式“叫好又叫座”。
 
  【变“重供轻需”为“以需定供”,高校如何转型?】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多年,一对矛盾仍然突出:高校不断扩充专业设置,管理类、营销类“万金油”专业骤增,企业却不断抱怨,技能型人才太短缺!
 
  培养高知型技能人才,高校专业设置“技能化”转变成为关键一步。
 
  鲁昕表示,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我们最近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究竟如何设置专业,强化哪些专业的设置?熊丙奇认为,应该根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定位,社会需求等因素精准设计专业和课程。在发达国家,比如德国,对各类企业下一年会需要哪些人才都会有详细统计,招生与企业需求同步。
 
  “不能‘什么专业好招生’就上什么,而是要以多层次、好就业为导向。”顾明远说。
 
  专家们认为,将来的高职办校需避免千校一面、课程设置雷同的问题。并且600多所高校转型带来的双师型教师缺口也需要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但长久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动手能力差,很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需求。”杨文说。
 
  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针对种种问题,鲁昕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并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资源。
 
  【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一成,制造业大国如何突围?】
 
  顾明远等专家指出,消除职业教育偏见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市场和经济问题。唯有围绕市场需求和经济现实配套措施,职业教育改革才会取得预期中的效果。
 
  34岁的山东人李强研究生毕业后先后换过教师、文案等工作,最近他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去技校学电焊。“以前以为职业技术就是雕虫小技,现在方知没技术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我国GDP总量已是全球第二,被称为“制造业大国”,然而与此不匹配的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人社部统计显示,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人,严重缺乏,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从‘神十上天’‘蛟龙下海’可以看到,中国顶尖技能人才的‘作品’能够与世界强国媲美,但手表、汽车、机床等量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却不能相提并论。”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必须提高一线技术人才的收入水平。”顾明远认为,收入直接决定劳动者的尊严和地位。不能让我国一线技术工人工资长期偏低。有专家认为,可以借鉴广州等地的户籍积分制度,把技能、发明专利、工作年限等纳入技能人才的薪酬制度,用工单位不能随意压价。
 
  “在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中学毕业后三成人选择上大学,超过58%的学生选择上职业或专科学校。”熊丙奇说,在新一轮全球技术浪潮中,唯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技能型人才金字塔,才能在制造业转型中成功突围。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