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必须提防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貌合神离”

2014-04-14 18:07:08 光明网 责任编辑:贾少军
分享到:
当前,政府有很多行政评价项目,如985,211,一本二本,这样我们就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此外,还会根据学校有多少博士点、硕士点,有多少院士,来评价学校的好与否。正是这种对大学的评价导向,导致现在很多职业院校想方设法升本科,一方面是为了要学历,另一方面是追求“高大全”。部分职业院校设想做学术研究,甚至想去建立硕士点、博士点,学科也想办的齐全,不安于本身的定位。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高考将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分类高考对现行高考制度有什么影响,面临哪些问题?技能教育如何吸引本科院校转型?光明网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以下是访谈实录。
 
  分类高考不是高考改革最具突破价值的地方
 
  现在提出两类高考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纲要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新体系,现在提出的分类高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增设技能型人才高考,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的高考,采取和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的方式。按教育部的设想,未来可能有更多本科院校以高职教育的身份参加招生。实际上这样的考试在有的省市已经实施了,比如高职单考,高职单招以及高职自主招生。这几种考试模式中,都是语数外等文化知识占比相对较低,另外还加上技能测试。这样的考试模式对选择技能教育的学生来讲,会进一步拓宽他们进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的机会,适当地减轻这些学生知识学习的压力,进而有更多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
 
  分类高考在高考改革中并不是一个难点,也不是最具突破价值的地方。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关注较少,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是本科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已经很难招满学生,甚至遭遇零投档,所以分类高考可能影响的范围就是中职学生和准备报考高职的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其他准备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来说,分类高考并无太大影响。事实上,从整个社会关注来看,影响中国整体技术教育较大的的还是普通高考。因此,怎么进一步对普通高考进行改革,才是应该关注的焦点。普通高考怎样打破一考定终身,怎样改变单一分数评价体系问题等,现在都面临各方面的利益纠结。相对分类高考,这些改革才是更加要啃的硬骨头。
 
  要警惕职业教育走入学历导向怪圈
 
  从分类高考的角度看,确实可能会解决职业教育学生上升通道的问题,之后,中职学生可能有更多机会进入高职和实行应用基础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甚至会开设相应的职业教育的硕士点、博士点。但实际上,现在我国职业教育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上升通道的问题。畅通上升通道本身只是一个学历导向,并不能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
 
  事实上,职业教育本身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对职业教育而言,应该关注的是中职期间、高职期间应该怎样培养有特色的高职学生,而不是告诉学生你上中职以后可以升高职,然后就要按照高职的入学要求,准备相应科目的学习。否则,极有可能会导致以升学为导向,正如目前的部分三本院校,一进学校就告诉学生要考研,以考研率追求学校的办学成功,把学校办成考研基地,无法实现有价值的职业教育。
 
  必须改变单一的高校评价模式,给予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权
 
  技能型高考实际上是知识加技能的考核,录取的时候也还是从高到低排序录取。也许初衷是想强调技能,但这个技能可能只是卷面上的技能,这样下去,技能教育会走歪。所以,归根结底,分类高考是只是增加一个考试类型,真正要解决问题必须给予高校自主权。
 
  所有高校都应该实行完全自主招生,而不能只是简单的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集中录取。每个院校,不管一本、二本还是高职院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办学标准来提供对学生报考该校的学习成绩、实践活动等要求。然后在录取过程中,进行独立自主的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只有这样,分类考试才有效果,甚至可以为之后的各类教育平等创造基础。否则,单一的高校评价模式下,名校一直在前面,高职院校永远在后面,那职业教育的学生肯定觉的自己是低人一等的。
 
  职校与普通高校学分互认是两类教育实现平等的良方
 
  当前,我们的人才评价体系中,职业教育学历比其他本科院校要低。因此,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遭遇学历歧视。即便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情况还不错,但是这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学历劣势会越来越明显。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不能仅仅依靠分类考试。
 
  分类高考还可能产生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告诉学生,技能型高考是低人一等的高考,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另外一条普通高等教育体系,而普通高等教育是高一等的体系,走在上行线上,职业教育的学生则在下面,这是尤其要引起注意的大问题。
 
  在国外,技能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条平行线,是有着同样机会的两个类型。在求学过程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学分互认的,接受技能教育的学生,中途可以进入普通学校读书,普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觉得适合技能教育也可以进入职业学校,这就是平等的关系。此外,在毕业后参加工作时,学生选择技能型工作或者其他行业的工作也没有过大的差距,不会造成身份不同位不同等问题。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好的发展。
 
  所以,我建议要建立教育的流动机制和学分互认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都提到这个问题,但现在这个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只是单项认同,高职认可普通教育的学分,但是普通教育并不认同职业教育,所以,怎样达到互认是今后两个教育能否实现平等的大问题。
 
  必须提防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貌合神离”
 
  在我国,高职还被作为一个层次,而不是一个类型,现在,一些升为本科的院校总觉得办职业教育层次太低,不够“高大上”。所以,要使本科院校转型办职业教育还会面临很多困难。
 
  现在教育部门说,已经有一百个本科学校报名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报名的学校是根据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自愿来转,还是只是想获取这个政策的经费投入才去转型?很有可能有些学校只是觉得这个项目有笔钱,想把钱拿到,套国家的拨款。所以,要想吸引本科院校转办职业教育,必须针对现在职业教育最本质的问题来开刀,也就是必须打破单一的高校评价体系。
 
  当前,政府有很多行政评价项目,如985,211,一本二本,这样我们就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此外,还会根据学校有多少博士点、硕士点,有多少院士,来评价学校的好与否。正是这种对大学的评价导向,导致现在很多职业院校想方设法升本科,一方面是为了要学历,另一方面是追求“高大全”。部分职业院校设想做学术研究,甚至想去建立硕士点、博士点,学科也想办的齐全,不安于本身的定位。
 
  所以,我们评价学校的标准必须变,按照学校的不同类型去评价学校,在各个类型中都办出一流水平的大学,才能让学生进行选择。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本科院校就不可能真去转型做职业教育。如此一来,极有可能出现现在报名转型的本科学校在拿到资源后,还继续坚持功利的导向,转型也只是“貌合神离”。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