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发展职业教育,给政策还要转观念

2014-05-27 17:41:14 光明网 责任编辑:贾少军
分享到: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普通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同质化竞争的负面效应越发凸显。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技术性人才却非常抢手,形成“高级技工荒”,不少企业表示“高薪也招不到人”,以至于本科毕业生回炉技校考证,成为一种时尚。

  “第二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南高校行”活动,昨天在云南大学启动。仪式上,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透露,我省将逐步推动2000年以后升为本科院校的多所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努力构建学生可以从中职读到本科、硕士的模式。(相关报道见今日a2/08版)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普通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同质化竞争的负面效应越发凸显。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技术性人才却非常抢手,形成“高级技工荒”,不少企业表示“高薪也招不到人”,以至于本科毕业生回炉技校考证,成为一种时尚。
 
  这看似反常的一幕,其实再正常不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招工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因此肯定会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而所谓“人才”,也从来不必问出身。倘若技术性人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其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上升,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这是市场的力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这样的语境下,高等教育尽快转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展应用技术性人才,就成为一种迫切的时代要求。云南省在这方面的改革,在重“量”的同时还兼顾“质”,提出“努力构建学生可以从中职读到本科、硕士的模式”,可以说既有创新也有突破。
 
  职业教育之所以风景这边独好,大的背景是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人口红利”即将耗尽,中国经济面临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刘易斯拐点”,人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历史的发展经验看,任何一个走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都以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德国、美国、日本概莫能外。而从现实层面看,职业教育受到市场追棒,也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某些误区和弊端。譬如高校长年扩招,导致师资力量稀释,教育质量下降,教育模式上重理论不重实践,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尤值一提的是,由于教育成本不断上涨,教育投资回报率无法形成良性增长,对许多家庭也构成了沉重压力。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对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说,“技不压身,学好技术,就有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本事,这是一辈子都打不破的铁饭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都太过沉溺于“建造世界一流大学”之类的虚荣和浮夸,而少了这份“一辈子都打不破的铁饭碗”的踏实与平静。
 
  我省将从5个方面完成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发展职业教育,除了给政策,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之外,还需要转变观念,打破陈旧思维,为职业教育营造一种开放宽容的社会氛围。一是要转变年轻人的择业观,从内心认同职业教育,而不是“宁做三千块的办公室白领,不做月薪上万元的高级技工”,二是破除就业市场上的一些歧视现象,譬如“学历歧视”、“院校歧视”,回归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只有职校生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严,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迎来大发展。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