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职业院校或将增加 生源危机需警惕

2014-06-18 17:52:04 财新网 责任编辑:贾少军
分享到:
专家认为,三大因素导致职业教育生源减少,一是“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错误观点普遍,二是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三是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

  2014年高考已经落幕,而高招录取的大幕即将拉开。与备受追捧的名校相比,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却生源缺乏。教育专家建议,应改变职业学校处于考试分流制度末端的现状,改变用人单位的招聘歧视。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缺乏。以广东为例,很多三B批次院校缺档严重。2012年,广东东华职业学院计划征集2149人,最终投档1152人,相差近1000人。类似情况在全国多地出现。2012年,河南省专科招生只完成了原定计划的七成半,上海专科的总计划招生数也大于报名人数。
 
  然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未来或再增加。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2000年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
 
  职业院校增加,是否会导致高职高专的生源缺口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者孙诚认为,上述政策不能理解为把本科高校机械地转变为高职高专院校,更不是所谓的“降格”。造成职业教育生源危机的原因有三: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参差不齐的办学质量、用人单位的招聘歧视。
 
  首先,现有考试制度实施分流淘汰,职业学校成了“分流”最末端,社会普遍认为“中考、高考最差的孩子上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就低人一等”,考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而在国外,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是同等级的教育类型,考生通过诊断自我优势和兴趣,决定参与何种教育模式,这种的自主选择分流方式更合理。
 
  其次,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衡量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只能依靠资金投入、师资设备、企业合作等因素判断,各职业学校差异巨大。一批优质职业学校,由于有资金投入、与企业对接良好、产教融合充分,教学效果得到认可。有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学生没有学到一技之长,最终就业困难。
 
  最后,用人单位常常设置招聘门,将职业学校毕业生排除在外。孙诚认为,这是一种歧视行为。他建议,可鼓励一些用人单位带头打破招聘门槛,形成引领作用,“比如国有企业可带头先做,情况可能就会改变”。
 
  如不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生源危机或将继续发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就认为,“职业教育生源问题未来会越来越严重”。
 
  对此,孙诚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打通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通道,建立现代的职教体系;二是改变淘汰分流的考试制度,提倡多元化教育。三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仅仅依靠教育部是不行的,需要多部委达到共识,从政策上清除改革障碍”。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