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教育格局亟须调整

2014-06-30 10:06:27 和讯网 责任编辑:贾少军
分享到: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教育主管部门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将有600多所扩招后“专升本”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为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开展现代职业教育。而在这个消息的背后,则是紧迫的形势和严峻的现实。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内蒙古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时提到,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要用改革的办法形成良性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共同办好职业教育,增加就业,不断释放“人才红利”。仔细琢磨,总理的这番话,至少表达了这么几个意思:一是表达了对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渴求,必须要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多技术性人才;二是表达了对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视,必须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三是表达了对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思考,必须要改变教育发展结构不均衡不合理的现状。
 
  可以说,上述三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高技能和技术应用性人才来源于发达和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而要建立发达和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则又必须改变当前教育发展结构不均衡不合理的状况。换句话说,技术人才培养需要以教育发展格局的变革和调整作为基本前提。在整个人才培养类型和教育类型问题上,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大专院校、中专、职业学校等在内的职业教育始终未能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类型,反而不断面临弱化和淘汰的困境。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一批职业技术院校也实现了“转型升级”和“优胜劣汰”,有的成为本科院校,有的则被淘汰出历史舞台。在一波波冲击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的浪潮中,职业教育进一步被边缘化。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教育主管部门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将有600多所扩招后“专升本”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为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开展现代职业教育。而在这个消息的背后,则是紧迫的形势和严峻的现实。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惊人的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就业压力巨大,而去年699万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7%左右。但是同时,在许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着“技工荒”现象,招不到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这种“大学生剩余”和“企业用工荒”矛盾困境,折射的正是当前中国教育类型发展的失衡和传统人才培养结构“红利”的消失。
 
  这种矛盾困境或许正逐步得以改变。2012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在展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分析了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政策落实机制不健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有待加强等,明确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确立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让人人享受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研究部署,把发展职业教育看成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并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举措。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来看,追求教育类型结构的合理化和重视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日等国,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全部大学生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其人才培养依托企业和工厂等生产单位,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实行专门化培养,有效地支撑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与创新的实际诉求。当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面临经济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大国来说,要实现自己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除了要从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战略格局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之外,还要从观念认知、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等方面进一步解放和转变思想,形成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