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设立技能型与学术型两种模式高考

2014-12-01 21:17:10 新快报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成现代职业教育,高考也将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推动一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更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设立技能型与学术型两种模式高考,对现有高校进行大调整,可以说让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好时机。国家督学、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廖益教授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认为,现阶段不宜一刀切,可以考虑按照“整体谋划、鼓励试点、示范引领、稳步推进”的思路逐步推进。

  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成现代职业教育,高考也将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推动一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更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设立技能型与学术型两种模式高考,对现有高校进行大调整,可以说让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好时机。国家督学、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廖益教授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认为,现阶段不宜一刀切,可以考虑按照“整体谋划、鼓励试点、示范引领、稳步推进”的思路逐步推进。
  相关政策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靠拢。
  而从教育部等六部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来看,今后高校将分为研究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
  “鼓励举办应用技术型高校,将其建设成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转型的高校,可以是新建学校,也可以是办学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可以是学校里的绝大部分专业转型,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专业转型。
  政策解读
  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
  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廖益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被社会的认可程度正逐步提高,非常可喜的是,新世纪以来,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特别是第三次,也就是今年6月这次会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 2020年)》。“这说明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国家这次是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教育的整体发展。这次会议的召开、决定和体系的颁布都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将发生重大转变。引导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进行分类发展,要更加注重其应用性,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适应性。这一转型将引导更多的职业学校办得更好。”
  据悉,我国有1300所左右的本科高等院校,引导600所左右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从这一点来看,国家对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更加重视。
  廖益说,过去地方本科的办学确实碰到了一些问题,可能在培养中特色不够鲜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教学改革有些滞后、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可能并不是那么强,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就业率较低、优质就业程度不高。而与此同时,有一些应用型本科,包括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办的本科,其就业率比较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程度比较高,结合度比较好,虽然这类学校不是很普遍,但从他们办学成果来看,按照这种要求办学是有生命力的,应该继续进行探索。
  “对于转型,我认为,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都差异较大。国家应提倡建立联盟的方式积极加以引导,在一些省市进行试点,对于转型的学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关键还是学校自身办学要有清晰的定位。对有这些内在需求的学校应该进一步支持转型,但不主张一刀切,不主张用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强力推进这项工作。可以鼓励一些有较好基础、有内在需求的学校进行转型,这样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再逐步有序推进这项工作。所以现在不能急于要求给出具体的转型时间表,应该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稳步推进。所以可以简单概括成16个关键字:整体谋划、鼓励试点、示范引领、稳步推进。”
  德国三分之二的工程师
  由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
  中国学术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但我们可以看看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模式。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成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德文为Fachhochschule(高等专业学院),后来,德国把其英语统一翻译为“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仅次于德国综合性大学的一种类型,主要培养工程师,德国三分之二的工程师都由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
  德国现有应用技术型大学100多所,在校生占德国大学生的三分之一左右。应用技术型大学学制三年,学生毕业时获学士学位,并取得专业技能证书。学校的规模不大,一般在校生2000-3000人,开设专业不多,各有特色。其学生既有从普通中学来的,也有从中职学校来的,也有具工作经验的人前来,三者各占三分之一。
  近一半教师也是企业高级工程师
  据了解,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有近一半的教师是“双师型”,他们既在学校教书,同时也是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来自企业的兼职老师能够把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在招聘教授时,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除了具备博士学位之外,还要有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其中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必须在学校之外的企业获得。在招聘老师时,除了有学位方面的规定外,还要求老师具有专业技能教师资格证书。
  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材内容新,更新快,内容应用性强,有大量的案例。很多德国的大学没有课本,教材类似活页书。国家教材开发委员会由大学专业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同时大学的教材也借鉴了部分编写比较好的中职学校的教材,即由IHK (德国工商大会)开发的教材。
  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有公共实训中心,设备比较现代化。很多大学采用“双元制”,企业与学校开展全方位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实岗实训、参与项目、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时间上,大学中的“双元制”和中职层面的“双元制”有所不同,学生在大学学习时间占七成,在企业学习的时间占三成;中职层面的“双元制”,学生在企业的时间占七成,在学校的时间占三成。
  考试中重视评判学生解题的过程
  技能型大学的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学术教育相比,更加注重创新培养。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在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常以项目组合团队的形式学习。授课形式多是讨论班,所学课程或题目,先交给学生,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做报告,同时提出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如同主持人,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解答。
  这类学校的实训中心,还专门设立了创新实验室,供学生去“鼓捣”,动手练习、开拓思路。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考试和评分标准也很独特,教师在评判学生考试题目结果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分析学生解题的过程,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其教学理念是:应知、应会和应思。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还特别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许多实训设备、模型甚至发明,都出自学生的毕业设计。
  开展双元制的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毕业生的论文在企业中完成,毕业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撰写实用性的毕业论文。由于具有实用性,这些毕业论文在社会上非常受欢迎。
  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非常重视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包括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毕业设计岗位,企业委托大学进行科研或者与大学开展联合研究,企业担任大学“双元制”专业的培训伙伴等。学校方面则通过成立跨学科的能力中心,把全校的科研实力和服务能力整合起来,面向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并为此成立专门的科技转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