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示范·创新 >

崔砚青:职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4-01-13 11:06:25 《北京教育》杂志
分享到:
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高职院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文化建设,以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精神和示范校建设精神为引领,以精神文化、职业特色文化、文化艺术和物质环境文化等建设为重点,以广大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成果,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提高学院的文化实力,为广大师生员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

  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也愈来愈受到高校建设者的重视。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思考
 
  1.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充分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高职院校在传承人类文明、建设和创新先进文化、培养人才、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独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
 
  2.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院所独有的,强大、持久的某种优势,是超越其他院校的内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内涵丰富,如办学理念、学科设置、教师素质、学生来源、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校园环境、服务能力、社会声誉等。随着生源减少,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活力和优势。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是实现对人的培养,唯有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的竞争,本质上是先进文化的竞争,因此,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
 
  人才培养是办学的终极目标。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坚持怎样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些是办好高职院校的根本性问题。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只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才能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创造良好条件。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其文化建设一方面对凝练办学方针、理念、人才培养思路提供参考,指导学校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将高职院校的方针、理念、思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师生,对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功能性探索
 
  1.文化建设的教育导向功能
 
  文化建设作为教育的一种背景力量,是教育的有效补充。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如通过橱窗、广播、院报、校园网络等手段对国家政策、优秀事迹的宣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能量,既有助于树立正面的社会风气,也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将其内化成人格、习惯和精神气度。
 
  2.文化建设的凝聚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的综合体现,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并通过长期的熏陶、感染,培养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为学校共同目标和追求而努力。优美的校园环境、完整的院训、院规、校园建筑等能激发起师生对学校历史、办学理念的认同,优秀的事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优秀人物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师生参与、建设和创造的潜力。
 
  3.文化建设的职业培养功能
 
  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赋予了高职校园文化突出的职业化特征。通过与企业文化的接轨与融合,使高职校园文化增添了责任意识、效率观念、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吃苦精神。高职校园文化实践性更突出,通过各项教学实践、生产、实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提高了合作精神、交流能力,树立了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
 
  4.校园文化的控制调适功能
 
  校园文化有内在约束力,主要由校园文化氛围、群体意识、集体舆论施加给师生,引导个体的从众化心理,达到行为上的自我约束。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发掘特长,培养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院党委按照“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遵循导向性原则;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适应发展的变化,遵循时代性原则;坚持农业类高职教育个性特征,充分体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遵循职业性原则;坚持文化建设创新,创新发展符合学院示范校建设和发展要求的文化内容和形式,遵循创新性原则;坚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组织机构、工作队伍、文化设施等各要素作用,遵循系统性原则”的总体建设思路,按照弘扬主旋律,打造高品位,建设立意高远、格调高雅、特色鲜明和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实施了“五个一”文化建设工程,即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北京精神和示范校建设精神为主线,树立一批思想道德模范;以职业文化建设为重点,以专业文化建设为特色,通过都市型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具有鲜明农职特色的文化精品;以人工色彩与自然色彩相协调为原则,建设一批有品位、有教育意义的文化设施;以提高文化品位和推进文化创新为目标,培养一批具有带动作用、奉献精神和较高水平的文艺团体和文化骨干;以推进文化活动大众化为目标,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文化创新和建设的积极性,打造一批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全面推动学院文化建设,构建了一个多元、先进、开放、互补的学院文化结构体系。
 
  1.围绕环境育人,强化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标志、物质环境、物质设施等方面的统一。学院近年来不断增加校园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实训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首先,加强了物质标志的建设,包括学院LOGO、院徽、院旗等设计,体现出作为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特色,突出了 “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和“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以及“以德为先全面育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办学与服务双赢,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其次,优化校园环境,坚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相衔接,综合功能与多元发展相统一。在校园建筑楼群的设置上充分满足教学、科研、生活所需要的使用功能,对校园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娱乐区等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布局。校园环境做到“三化”(绿化、净化、美化):绿化上,注重树木花草修剪的图案、形态、层次,使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多层次绿化相结合;净化上,注重学院环境卫生工作,做到校园的整齐、清洁、安静;美化上,则通过山石、花坛、长廊、凉亭、雕塑、喷泉等营造茂林修竹,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自然成趣的靓丽景象;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通过校园文化雕塑、文化广场、校史碑等人文景点传递学院精神,陶冶师生情操。
 
  2.围绕素养提升,强化职业文化建设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使他们获得各种职业能力。学院围绕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重点打造职业特色和品牌专业,以提高学生三个层次的职业能力: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二是专业能力,即与某种职业相关的技能培养;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在校园布局上,做到了校场结合,校中有场,场中有园。学院现有校内实践场所700余亩,建有彩色苗木繁育中心、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心、教学动物医院、种禽繁育中心、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37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156个实验室,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80%以上;连同330个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为有效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准职业环境中。学院将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作为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创新形成了“植物生长周期循环”“岗位轮动”“1—4—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成了“任务导向、模块设置”“岗位化”“从田间到餐桌”的特色课程体系,为全国农业种植类、畜牧兽医类、食品安全类高职专业建设提供了范例。同时,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进行完整的职业规划,使其顺利完成职业目标。此外,学院作为北京地区“旅游开放日”的活动单位,正在重点打造涉农专业相关的教育基地和农业观光项目,并在每年举行职业技能大赛,使之成为校园传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职业环境和职业要求,加深对职业技能和行业规范的认识。
 
  3.围绕行为育人,强化行为文化建设
 
  学院行为文化是指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院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院精神、学院价值观的折射。学院在文化建设中积极促进各种行为文化的建设,包括各种社团活动,如艺术团、专业协会、兴趣小组等;庆典活动,如院庆、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的庆祝活动等;文体活动,如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体育比赛等;重要仪式,如开学、毕业典礼仪式,各项揭牌仪式等;报告会,如时事报告、知识讲座、专业论坛、英模报告会、理论宣讲、职业礼仪、就业指导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达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发掘出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文化需求,扩大学生的交往对象,提高学生交往的质量,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4.围绕核心价值,强化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高职院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是学院文化的精髓,包括价值观、学院精神、学院形象等。学院始终围绕“学院精神、办学理念、院风、院训、教风、学风和班风”等方面进行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充分发掘学院的精神文化,来体现学院价值观取向、道德归属、文化思潮、学院精神和形象。
 
  通过深入学习院训精神、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等,充分挖掘管理者和师生的精神资源,逐步形成了学院价值观的群体意识、整体价值观和主旋律;利用各种会议、谈话、典礼和仪式等形式宣传学院的价值观念,强化全体师生对学院价值观的认同,并转换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加强院风建设,表现在干部的作风建设、教师的教风建设、学生的学风建设以及行政人员的服务水平建设等;注重院貌建设,表现在学院的办学实力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建设和办学环境建设等;通过校区合作、院企合作、建立校友会、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学院的特色建设、品牌打造的方向、目标和阶段性进展,树立起学院在社会各界中的良好形象。
 
  5.围绕科学管理,强化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设置的学院组织结构和建立的管理制度文化。它是学院师生进行文化活动的准则,是学院教育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手段,起着“制度育人”的作用。
 
  学院由四所学校合并而来,在发展中逐步建立健全了组织结构,形成了“一校四区”格局。通过确定各党群机构和管理机构、教学系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及教辅机构、后勤产业及附属机构内部关系,确立了学院各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工作范围以及学院管理人员的权利及责任范畴,促进了“一校四区”的平稳运行;通过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了责、权、利统一的制度系统;通过在管理制度上体现学院发展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让学院管理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的心理层面并发挥作用。
 
  此外,学院在北京市高校中首批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经过三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实现教职工聘任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同时,行政管理队伍年龄结构明显改善,知识水平与履职能力显着提高,优秀的年轻人才正成为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高职院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文化建设,以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精神和示范校建设精神为引领,以精神文化、职业特色文化、文化艺术和物质环境文化等建设为重点,以广大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成果,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提高学院的文化实力,为广大师生员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作者崔砚青,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