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学霸”周浩高考以省理科前5名“无奈”进入北大就读,3年前,因专业与兴趣“南辕北辙”,学习始终“痛不欲生”,决定退学转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追求梦想,敢于冲破传统束缚,善于修正人生座标,勇于选择放弃虚名的行为本值得“点赞”。然而,在以学历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周浩放弃“血统纯正”的名校,转入“三教九流”的技校,其“离经叛道”的选择能否支撑起未来长远的发展,让紧攥着“名校血统”的人不解,让“呕心沥血”却未挤入名校的人讶异,让“前赴后继”正往名校挤的人震惊。
长安街头操刀卖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苏州小巷修电瓶车的“清华博士”董冰,各项全能却迷茫找工作的“清华男神”梁植……近年来,贴着“名校标签”却“不务正业”的“学霸”本数见不鲜、无可厚非。然而让周浩走红网络的舆论焦点在于其落脚于全民戏谑、揶揄、调侃的“技校”。无论是著名高等学府还是普通技术教育学校,都是对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地位本应是平等的。然而,在应试教育一条龙“流水线”生产下,在就业数据“证据确凿”的指引下,在长年累月“名校标签”的引领中,学生择校如投胎,“母荣则己荣,母损则己损”,认为“名校”就是求职“入场券”、能力“金名片”、成功“奠基石”,认为“学历”等同于“实力”,学校的“名气”就是自己的“底气”,放弃兴趣、抛弃梦想、不顾一切“挤破头”往名校奔。而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生源质量差、师资力量弱、知识结构单一、培训内容低端、就业出口狭窄等因素,造成社会大众“约定俗成”对技校留下“刻板成见”,认为“技校”仿佛天生就“低人一等”,就是“学挖掘技术哪家强”,就是“八百个炉灶不锈刚”,就是“两百个大师技术强”,而读“技校”则是念书不行、家境不好学生的“专利”,是从事低贱职业的“起点”,是对未来美好人生的“践踏”。
追捧“名校”、歧视“技校”,其中折射的正是多来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腿长”,职业技术教育“腿短”的积弊。职业教育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发展的柱石”,甚至是民族“存亡的基础”。“欧洲经济发动机”德国能在“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摆脱经济危机,催生“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经久不衰,其“秘密武器”正是其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正是其堪称世界模板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
当前,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校产能过剩导致的“就业难”,廉价劳动力翻倍增长却出现的“用工荒”,市场需求旺盛却断层短缺的正是高级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我们从源头抓起,借鉴外国成功经验,探索结合我国实际,破除偏见歧视,凝聚共识支撑,保障制度供给,提供财力保障,健全配套机制,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新改革,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焕发竞争力,为振兴我国经济、增强我国国力提供坚强的高技术人才保障!
合作伙伴: |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 | 中国职成教育网 | 中国高职高专网 | 天大职教发展研究中心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 | 教指委网站 | 行业协会网站 | 各省职教网站 | |
友情链接: |
河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世界技能大赛 | 就业网 | 中国教育网 | 中国护士实习就业网 | 新华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人民网 | 北方网 | 教育部 | 海河教育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