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研究 >

熊丙奇:分类高考能实现人才分流吗?

2014-03-24 21:22:36
分享到:
要说实施分类高考就能提前为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解决减轻学生负担、让职业院校办出特色等问题,未免过于乐观。


  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因此,实行分类考试是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
  不少舆论认为,此次教育部提出高考分为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是重大突破。其实,分类高考在我国多省市早已开始实施。所谓技能型人才高考,就是针对高职院校的高考,采取和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的方式。按照教育部的设想,未来可能有更多本科院校(600所地方本科),以高等职业教育的身份参加高职招生。
  这样的分类考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中职学生进高职,尤其是本科高职的几率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中职的吸引力,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可在中考时即选择报考中职。其次,有利于职业院校按自身培养标准招收学生,不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文化课要求,而要重点考察学生的技能。目前实行的高职单招,就考语数外和专业技能,其中语数外科目的难度要低于普通高考。另外,在普通高考中,高职院校的招生也有所不同,有的省市规定报考高职可少考1-2门。
  但是,要说实施分类高考就能提前为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解决减轻学生负担、让职业院校办出特色等问题,未免过于乐观。
  首先,由于职业教育地位低,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不是出于主动,而是“被动”:中考时,因考分低,不得不选择进中职院校;中职毕业时,要升学,只得参加高职单招进高职;高考时,由于考分达不到一本线、二本线,只有选择高职。曾有省市希望高职少考一门来减轻学生负担,吸引报考高职,但很少有学生只报考高职。
  其次,要想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招收适合职教的学生只是一方面,还需要学校能自主设置专业、课程,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但在现实中,职业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一样,缺乏办学自主权,存在千校一面、人才培养没有个性和特色的问题。另外,由于职业教育投入不够,一些办学者压缩办学成本,甚至想从学生身上牟利,导致职业教育质量没有保障,也就难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职教毕业的学生,虽然不愁就业,但总体而言,在人才市场上还处于低端水平。
  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需要进行两方面深层次改革。一方面,在职业院校招生时,应和其他院校一样实行自主招生,不再集中录取。如果每所高校能够根据办学定位提出自主招生要求,而学生也能针对学校的要求参加相应的社会化考试,自主申请学校,这就把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分类考试,也就在自主招生中,为高校提供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评价依据。
  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评价体系,让各类教育、各个学校平等竞争,真正形成重能力而不只重学历的能力社会。如果职业教育一直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分类考试无法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反而可能降低职业教育的地位,给社会的感觉是技术型人才高考比学术型人才高考要低一等,这就无法实现人才的分流,也无法给学生提供多元的成才选择。
  (熊丙奇,教育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