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 院校推荐 >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 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2014-09-11 15:10:24
分享到:
学校以承办、参加国际国内技能大赛为契机,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操作标准,构建技能大赛专业平台,实现以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以技能大赛检验专业水平,将技能大赛融入日常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承办校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外景
    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天津市仪表无线电高级技校)在迁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后连续三年承接了全国及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多个赛项的大赛承办任务,并且在2013年的“国赛”中代表天津市参加了网络布线项目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发展、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实训基地建设,从而提升了办学的整体实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企业网搭建与应用技术赛场
    学校以承办、参加国际国内技能大赛为契机,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操作标准,构建技能大赛专业平台,实现以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以技能大赛检验专业水平,将技能大赛融入日常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企业网搭建与应用赛场
    (一)构建技能大赛训练体系,建立层层选拔培养机制

校长刘江宣布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开赛
    学校各系部结合技能大赛项目组建了课程小组、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社团,学生入学后既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相应的社团。专业社团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优秀者可获得学分奖励。社团的建立,不仅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和氛围,而且实现了“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赛式颁奖
    在建立专业社团的基础上,学校每年都举办学生“技能节”。在“技能节”竞赛中,校、企双方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各级竞赛的具体要求共同研究、开发竞赛项目,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标准,通过竞赛实现“好中选优”,从而组建校级技能竞赛集训队,同时聘请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大赛经验的职业院校教授领衔,组建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优秀教师组成的教练组,严格科学地指导训练。

校长刘江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颁奖
    通过建立技能大赛训练体系及层层培养选拔机制,学校形成了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竞赛制度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实现了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促进了技能型人才成长氛围的形成。
 
    (二)以技能竞赛为平台,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副校长张丹阳主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赛式
    技能大赛的项目多是由职教专家和行业专家合作开发的,竞赛项目融入了先进的技术与工具及企业的标准。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促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和教练,帮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和行业的技术动态,实现日常教学、大赛训练与职业岗位需求的两两对接。同时,学校多方引进人才,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具有丰富大赛经验的高职院校教师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
 
    (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兼顾大赛与日常教学同步提高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场
    完备的实训条件是促进专业技能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每年的职业技能竞赛都紧跟行业发展形势,及时更新竞赛设备,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学校也紧扣脉搏,加强社会调研和论证,合理规划实验实训基地,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既要保障大赛能在学校顺利举行,又要保证设备能应用到日常实践教学中。学校通过统筹安排,不断提高大赛设备设施的利用效率,有效避免了竞赛与日常教学间的相互影响,妥善解决了由此而造成的资源冲突,促进“双赢”局面的产生。
 
    (四)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硬件维修赛场
    技能大赛引用了行业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和标准,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技能大赛突出了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要求。通过技能大赛,学校将大赛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改变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布线赛场
    技能大赛突破了传统学科竞赛的封闭模式,扩大了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引领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打造了优秀教师团队,完善了实训条件,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2013年 “国赛”中,学校网络综合布线三名参赛选手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志愿者部分人员合影
    随着技能大赛作用的日益凸显,学校将继续学习研究技能大赛,注重技能培训,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促进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快步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为职教发展再做贡献,充分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