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顾秋亮

2015-06-11 17:16:28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顾秋亮,男,江苏无锡人,现年60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职工,是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从事钳工安装及科研试验工作四十三年,先后参与和主持过数十项机械加工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装调试工作,是一名安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过硬的钳工师傅。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挑重担。在工作实践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作为潜水器装配保障组组长和首席装配钳工技师,他带领全组成员,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四次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顾秋亮,男,江苏无锡人,现年60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职工,是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从事钳工安装及科研试验工作四十三年,先后参与和主持过数十项机械加工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装调试工作,是一名安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过硬的钳工师傅。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挑重担。在工作实践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作为潜水器装配保障组组长和首席装配钳工技师,他带领全组成员,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四次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主要事迹:
  他锉出的东西,误差小于1毫米的1/100
  顾秋亮1972年高中毕业,被分配到七〇二所跟师傅学习钳工。学钳工很累,很多年轻人会受不了它的枯燥。一开始,他也有些漫不经心,经常被师傅严厉批评。渐渐的,他倒是对钳工工作有了兴趣,也下决心要学好,觉得那才对得起自己。
  看钳工基本功过硬不过硬,“平面锉平”就是最基本的,为了练这个,顾秋亮在最开始工作的不到两年时间里,就用断了几十把锉刀,双手布满老茧。“平面锉平”特别费时,站得腿麻,锉得手酸,依然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直到手上有感觉了,平面也自然锉平了。”
  正因为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顾秋亮锉的东西精密度相当高,达到了“丝”的级别,同事们就给他取了“顾两丝”的外号,从20多年前一直叫到了现在。什么是“丝”的级别?这是个常用在数控机床和钳工精密度上的数据单位,1毫米等于100丝。能把误差降到小于1毫米的1/100,顾秋亮牛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顾秋亮锉到“丝”级别的这手绝活,就曾震惊了国内机械圈。有人请他出来工作,开出的薪水相比当时的物价简直就是天价:先给6万元,之后每月工资500元,但被那时每月工资不到百元的顾秋亮拒绝了。
  装配“蛟龙号”,实现0.2丝以下精密度
  在七〇二所工厂里干了27年后,1999年顾秋亮被调至循环水槽试验室,2004年“蛟龙号”开始组装,他又被抽调到“蛟龙号”总装组,并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
  装配有多重要?“蛟龙号”潜航员在和顾秋亮聊天时是这么形容的——“我们把生命都交给你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装配就是要确保潜水器的密封性。比如,“蛟龙号”有玻璃观察窗,安装的难度是在“蛟龙号”球体与玻璃的接触面,要控制在0.2丝以下,这也是组装载人潜水器里最精细的活。观察窗上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在水下几百个大气压的水压下,玻璃窗就可能漏水,危及下潜人员的生命。而为了解决潜水器密封性的问题,要做大量装配试验,顾秋亮经历了整个过程,每天工作到凌晨,双休变成单休,周六加班,这些都是常有事。
  除了玻璃观察窗的安装难度大,载人潜水器上有7个耐压罐的装配要求也很高,装配时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紧的话密封圈会被压死,松的话设备会漏水。顾秋亮绞尽脑汁,做了一个定量的厚度,仅有2毫米的松紧度,问题迎刃而解。
  “蛟龙号”总装完成后,每一次海试顾秋亮都要克服晕船反应去参加。他说,他和“蛟龙号”有感情,每次海试等于是护送它的成长,哪里有一点点缺陷,在海试中也能看得更清楚,凭着自己多年积淀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一点点改进。
  义无反顾的“拼命三郎”
  海上试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顾秋亮不得不经常在60多度高温的甲板上挥汗如雨,完成一次次拆卸、安装、维护保养工作。蛟龙号内部的操作维护空间比较狭小,顾秋亮常常需要在里面钻进爬出,有时甚至只有一只手能伸进去的地方,他也必须坚持完成设备的拆装和维护。四年的海试,顾秋亮已记不清历经了多少个不眠之夜。7000米级海试期间,顾秋亮和同事们连续两个晚上通宵,利用自己丰富的工程经验,解决了进口推进器的瑕疵。冲刺7000米深度大关的前夜,为了修复装于潜水器后上方的推力器,顾秋亮又一次挺身而出,冒雨搭起便梯,忙到凌晨……
  乘坐“蛟龙”号去深海的中国科考人员告诉记者,每次下潜前,顾秋亮都要亲手关闭安全阀门,并向舱里的人们打个手势。这个手势,会让科考队员们格外安心,因为顾秋亮代表着最严格的工艺标准,最苛刻的质量尺度,最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靠品质赢得信任,靠敬业树立口碑,大国工匠的水准应该成为我们的社会共识。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