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1980年12月,进入原上海飞机制造厂。投身民机事业三十多年来,先后参加过“运十”项目、中美合作麦道项目。跨入新世纪,参与C919大型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研制工作,现为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主要负责ARJ21-700飞机零件生产、C919大型客机项目技术攻关,并承担青年员工培养工作。曾获2002年上海市质量金奖、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1980年12月,进入原上海飞机制造厂。投身民机事业三十多年来,先后参加过“运十”项目、中美合作麦道项目。跨入新世纪,参与C919大型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研制工作,现为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主要负责ARJ21-700飞机零件生产、C919大型客机项目技术攻关,并承担青年员工培养工作。曾获2002年上海市质量金奖、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主要事迹:
能够研发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在这个处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的产业里,手工工人虽已越来越少,却不可替代,即使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独当一面的手工工匠。
大飞机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级。35年里,胡双钱用这双沾满铝屑和漆色而显得有些发青的手,完成了数十万个零件,却从未出过一个次品。
1980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刚刚进厂,就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十”首飞。然而喜悦还没散去,由于多种原因“运十”最终下马。原本聚集了中国航空精英的上海飞机制造厂突然冷了下来。当时,厂门口停满了上海各大工业企业招聘技术员工的专车,私营企业的老板甚至为胡双钱开出了3倍工资的高薪,都被他拒绝。
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正式立项,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再次被点燃。大飞机的制造让胡双钱又忙了起来,不仅要做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在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便交给了胡双钱。
0.24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连图纸都没有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老胡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打完这36个孔,胡双钱用了一个多小时。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之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
今年,国产C919大飞机将迎来立项后第9个年头,胡双钱也将迎来人生的第55个生日。距离退休还有5年,可是老胡却觉得这时间太短了。
运10下马时,胡师傅的同事们一个个离开了这个行业,可胡师傅硬是留了下来。他坚信大飞机还得搞,而他绝不能在这个国家任务中缺席。冷板凳上十年磨一剑,寂寞中技艺更精湛。没有这种信念和定力,成就不了大国工匠。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