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孔利明

2015-06-21 19:54:21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孔利明,钢股份公司运输部设备管理室技能专家,2000年全国劳模。20多年来,为宝钢解决各类设备的疑难杂症358个,生产工艺改进39项,提出和实施合理化建议372条,主导的科研项目课题23项。共获技术秘密89项,中国专利115项,技术改进352项,获上海市级奖项49项,创经济效益5120万元。被誉为“当代发明家”。

  孔利明,宝钢股份公司运输部设备管理室技能专家,2000年全国劳模。20多年来,为宝钢解决各类设备的疑难杂症358个,生产工艺改进39项,提出和实施合理化建议372条,主导的科研项目课题23项。共获技术秘密89项,中国专利115项,技术改进352项,获上海市级奖项49项,创经济效益5120万元。被誉为“当代发明家”。
  主要事迹:
  “要为中国工人争口气”
  宝钢厂区几百辆小至15吨,大到120吨的专用汽车大多是从日、美、德、意、韩等国进口的,而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备件国产化。宝钢投产前夕,孔利明就在国产蓄电池能否替代进口的问题上同日本专家展开了一场争论。日本专家认为:中国产蓄电池不能在进口车上使用,必须从日方进口。在调试引进可控硅蓄电池快速充电机时,日方专家未把现场的孔利明放在眼里,只让他干些杂活。为了给中国工人争口气,孔利明暗暗收集国内外蓄电池资料,提出了进口车辆与国产蓄电池使用搭接的一整套方案。实施后,第一年就为宝钢节省外汇15万美元,推翻了日方专家的结论。这一成功,解决了当时众多进口车辆蓄电池国产化问题。
  “视困难为机遇”
  孔利明认为,“机遇不会自己找上门来,而是要去‘找’去‘悟’。其实机遇很多,比如困难也是机遇,困难逼着你去学习,去追求新知识,寻求新方法。”
  从美国引进的“福特”牌特种罐车,是专为装卸磷酸用的“宝贝”,宝钢仅此一台。1997年初该车的电加热系统损坏,人员无法操作。而电加热系统又是该车消除结晶必不可少的设备,该车国内尚无特约维修站,也无备件更换,按常规应请美国专家前来指导修理,解剖罐体,更换备件,工程巨大,时间等不起。为此他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勇挑这副重担。经过多次实验,终于设计出一套电隔离保护的加热装置,使电热器件寿命大大延长,使操作人员生命有了保障,避免了各种损失近30万元人民币,该成果现已获得国家专利。
  “少花钱,办大事”
  搞技术改进创新,是不是一定要花大价钱?能不能不花钱或少花钱而达到同样的目的?这是孔利明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1993年,“日野”载重车的启动马达被国产替代的离合器片粉末堵死,大量烧坏。面对一个价值1万多元、堆成小山似的报废启动马达,孔利明和领导一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满脑子尽是一只只冒烟的马达。不能眼看着离合器片国产化方案流产,他决意要攻下这个新课题。有一天孩子说要吃“面疙瘩”,妻子叫孔利明去买点面粉。谁知装面粉的塑料袋被自行车扎了个洞,面粉咝咝地往外流。孔利明一看,顿时喜从中来——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到了。他顾不上堵洞口便飞快地赶回家,放下仅剩一丁点面粉的空塑料袋,直奔实验室,妻子怀疑他得了神经病。第二天,他在马达上开了一个小洞,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启动马达容易被烧坏的问题,离合器片国产化也顺利推行。当年为宝钢节支148万元人民币。接着他又进行了十几项备件国产化的替代,每年为宝钢节支95万元人民币。
  自1995年起,他共申请国家专利47项,授权40项,1996年获上海优秀发明十年成就展“金奖”;1996年至1999年连续4年摘取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无论所获专利数还是专利得奖数,在宝钢都是第一的。
  “我的大学在宝钢”
  孔利明说:“我上学时就渴望进入高等学府,由于历史的原因,错过了进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但在宝钢这所没有校门的大学里,岗位实践成了课堂,同样走出一条成功的路。”1984年,孔利明从上海运输一场调到宝钢工作。原以为干老本行驾轻就熟,一接触电子、集成电路和电脑等技术,他就感到底气不足,尤其是对新技术和外文资料更是一窍不通。但是,这没有吓退敢于碰硬、勇于迎接挑战的孔利明。为了有效利用不多的业余时间,他起早贪黑放弃各种娱乐活动和家务,挤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为了延续在厂内的技术创新实验,1994年在并不宽敞的家里,将会客室辟为“电器实验室”。通过十多年的学习,他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使自己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汽车电器修理工成长为一名本行业的专家,一名工人发明家。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