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起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1951年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刻苦钻研技术,取得多项发明创造,有“抓斗大王”之称。他先后获得15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还荣获日内瓦、巴黎、匹兹堡、布鲁塞尔等11项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3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包起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1951年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刻苦钻研技术,取得多项发明创造,有“抓斗大王”之称。他先后获得15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还荣获日内瓦、巴黎、匹兹堡、布鲁塞尔等11项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3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主要事迹
包起帆1968年参加工作。当时,码头上木材装卸是项危险的工作,全靠工人下舱,用钢丝绳捆扎后,再用吊机起吊,这种粗放的作业方式,险象环生,事故不断。看到身边发生的一幕幕惨剧,包起帆痛下决心,立下誓言:一定要制服木老虎。
包起帆要制服木老虎并非易事。首先是文化、技术水平不行,说是初中毕业,实际只有初二水平,起初只有靠自学。
1977年,包起帆发奋考进上海业余工业大学,专攻起重运输机械专业,把专业学习与制服木老虎结合起来。1978年因工伤被调到上海南浦港务公司机修车间工作,专门负责修理码头上的起重机。专业与岗位结合,平凡的岗位上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包起帆搞技术革新,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啃理论,钻实践,每看到一件事物都要和他的革新联系起来。一天,他从码头走过,看到别的公司用抓斗卸船舱里的黄沙、石子,不需要在船舱捆绑,抓斗一抓一合,就把黄沙石子轻松地抓起移往码头。包起帆想:装卸原木是不是也可以用抓斗呢?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周围许多同志时,大家都摇头。因为上海港在1958年、1976年曾先后有人搞过用于大船上卸原木的抓斗,都失败了。而且,也没听说过国外有这种抓斗。
包起帆没有气馁,他跑图书馆、资料室、情报所,查阅国内外有关木材装卸知识的资料,找数据,回到家里搞设计。并用纸板做成模型,反复试验。经过近3年的艰难攻关,包起帆终于研究出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1981年10月,中国港口史上第一只用来卸大船的木材抓斗诞生了。包起帆发明的‘双索门机抓斗’,用两根起重索使抓斗顺利地打开和闭合,抓原木似老鹰抓小鸡,轻轻一抓就起来。人木分离的目标实现了!木材装卸工的安全有保障了。”一篇报道包起帆事迹的通讯这样描写道。这项发明获得了交通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日内瓦国际发明新技术展览会银奖。
包起帆没有就此止步。1983年10月,他被推选为工会代表,赴京参加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他发现大会发给每位代表用作记录的圆珠笔的伸缩结构十分灵活,就想到可以将“双索抓斗”改为“单索抓斗”,用一根绳索就可以完成打开、闭合抓斗两个动作。晚上就研究起这支圆珠笔的结构,回到上海后,到生产这种圆珠笔的厂家,向工人们请教圆珠笔伸缩的奥妙,经过三天三夜在试验现场紧张的工作,“单索抓斗”诞生了。此后,他看到工人们装卸生铁块劳动强度非常大,既落后又不安全,又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抓斗来代替人力呢?有一天,包起帆在路边看到有个老人在卖纸老鼠玩具,只见老人把一根老鼠背上引出的线提在手里,往地上一放,纸老鼠就在地上直打转。于是买了一个回家,把纸老鼠拆开研究,原来纸老鼠打转是里面的滚轮受偏心力造成的。这个道理倒是可以借用到抓斗上来的,他就找了一个蛋糕盒子,按抓斗的比例剪成模型做试验,又获得了成功。这种“滑块式单索多瓣生铁抓斗”代替人力不仅可以装卸生铁,还可以装卸其他大块物料,这项发明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随着包起帆发明的各类抓斗三次获得国家发明奖,特别是不断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美国国际发明和新技术展览会等国际展览会上获得金奖、银奖,包起帆成了闻名遐迩的“抓斗大王”。“抓斗大王”的科技成果还实现了产业化,不仅在国内20多个行业1000多个企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还批量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为国家创造4亿多元的经济效益。
第一次获奖时,包起帆是码头上小小的技术员。他说,自己就是一个“草根创新”的实践者。“我个人理解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把创新从精英、小众推向大众、万众,为此有必要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激活更多的‘草根’。”尽管已经64岁,包起帆说,作为“万众创新”的一员,自己的路还很长呢。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