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王海

2015-08-17 20:10:01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王海,男,汉族,197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二货车间工人,高级技师。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海,男,汉族,197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二货车间工人,高级技师。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主要事迹:
  1986年,刚刚初中毕业的王海接班入厂,开始跟着他的师傅徐胜旺学习电焊技术。起初大家并不看好他,认为他学历低、文化底子薄,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这些,王海没有放在心上,而是从一点一滴中做起,暗暗下着功夫。为尽快掌握技术要领,王海每天都把学习的出发点定位在工作实践中,往往拿起焊把一练就是半天,人被焊烟呛得头晕眼花,脸烤脱了皮,眼睛被弧光晃得又红又肿,胳膊和腿上烫得尽是伤疤,可他从未退缩过。为了弥补文化理论底子薄的不足,王海给自己定了条规矩,那就是每天坚持阅读专业书籍2小时。
  师傅徐胜旺教育王海:“一道焊缝就如同一个签名,你所焊的焊缝不允许有一点纰漏,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用户的检验。”王海记住了师傅的教诲,无数个日日夜夜,焊花伴随着聚精会神的面孔,闪耀着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光芒。向原有的旧工艺、旧方法挑战,是王海区别于其他焊工的地方。已经拥有扎实焊接基础的王海又开始向气体保护焊领域探索。
  由于车间当时极少使用这种焊接方法,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为了掌握好这种全新的焊接方法,王海花了不少心思,查资料、做试验、再查资料、再做试验……如此反反复复,重复着单一而枯燥的工作。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焊接电流,王海得反复试验好几天。为确保焊接工艺不走样,每次王海都要随身带一把小尺子,对照焊接工艺要求,对每一个焊件、每一个细微的尺寸,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一分一毫地进行严格测量,寻找最佳的焊接配比,努力使每一个焊件都成为精品。他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体保护焊操作法,他的这一技法被称为“王海操作法”,200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并在公司上下推广。
  近年来,王海的操作技术不断提高和成熟,成为车间和公司焊接技术的领头人。二货车间的生产特点是定位和要求是小批量、多品种、车型复杂、工艺难度大、整车质量要求高。在2005年时,出口澳大利亚的C32、C35粮食漏斗车和煤炭漏斗车,质量标准近乎苛刻,其中支撑梁与侧梁表面焊缝(A岗焊缝),成为生产中的难点,因为支撑梁与侧梁组对后有个斜V型坡口,采用手工电弧焊易产生咬边、夹渣等缺陷,王海临危受命要拿下这只“拦路虎”。他经过反复琢磨和试验,将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枪角度、焊丝杆伸长度、气体流量反复配比,终于找出了最佳方案,采用直线往返运条方法和短路过渡形式,使两条近十米的成型美观、焊波细腻、飞溅很小的焊缝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但使老师傅们叹服,而且也彻底征服了澳方监造人员,成为一道免检焊缝。
  2006年王海由于工作、业绩和技能水平突出,被选送到哈尔滨焊接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脱产学习。他在那里学习了德国的先进的焊接技术,操作水平更上一层楼,获得了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工教师资格、国际焊接技士资格。学成归来后他白天奋斗在生产一线,晚上到公司焊接培训基地作焊接指导教师,每天工作至晚9~10点钟。仅仅半年时间,他就累积培训学员300多人,使公司的整体焊接水平有了新的飞跃。
  2008年公司在大连成立出口基地后,二货车间部分技术熟练的老职工200多人借调到大连基地,部分技校毕业生和劳务人员200多人分配到二货车间。由于他们的技术水平有限,严重阻碍了现车生产的产品质量,尤其是C80B型不锈钢敞车的生产,由于不锈钢的焊接性较差,工艺要求严格,生产初期的产品质量非常不尽人意。这时车间领导将王海借出作现场工艺焊接指导工作,他逐班组逐工序对劳务人员进行示范,讲解操作要点,直到他们掌握了其中诀窍,达到了工艺和质量要求为止。其中侧板与底架侧梁的对接焊缝成为难点中的难点,由于底架侧梁是高强度450钢,而侧板是TCS不锈钢,属于异种钢焊接,焊后直线度超差,咬边、两侧与母材熔合不好等缺陷。王海通过试焊后发现是焊接规范过大、运条方法不正确、焊丝杆伸长度过长和组对间隙超差,经过调整不正确的操作行为,只用两天时间,就使这条焊缝达到了工艺要求,成为整车中的亮点。
  王海不仅在本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凭借自己要强的技术本领在国外为公司和国家赢得了赞誉。2007年年初,公司挑选王海等8名同志到澳大利亚做售后服务工作。由于澳大利亚铁路的路况较差,出口澳大利亚的煤炭漏斗车部分心盘裂纹,修理心盘首先将心盘两侧用碳弧气割,割成250mm长、200mm宽的坡口,然后用砂轮将碳化层磨掉1mm,采用506碱性焊条,焊前预热100℃~150℃,采用多层多道焊,每层用风铲消除应力,焊后进行磁粉探伤,不允许出现焊接缺陷。工艺复杂、操作难度大,外方监造非常怀疑我们中方操作人员的焊接质量能不能达到标准,外方监造用照相机记录下王海同志每一个操作细节,焊接结束后对王海同志竖起了大拇指和翻译人员说:“没想到中国有这么优秀的电焊工,他的操作非常专业和规范,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这样优秀的焊工在我们这里是奇缺的。他在我们这里每年的年薪应在12万~15万澳元,有他在我们就放心了。”王海用精湛的技艺征服了澳方监造,也为我们中国焊工争得了荣誉。
  近年来,王海先后获得“中国北车焊接专家”、“黑龙江省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北车集团“金蓝领”等荣誉称号。
  2012年,公司成立“王海焊接金蓝领工作室”,工作室围绕现车生产、优化焊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并形成创新成果,在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试制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工作室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北车专家2人,高级技师7人,技师4人,高级工9人,国际焊接工程师1人;国际焊接技术员1人,国际焊接技师3人;国际焊接技士9人,电焊工首席3人,铆工首席1人。工作室创立以来,共解决生产难题24项,技术创新12项,培训人员1710人次,2014年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被黑龙江省总工会评为“轨道交通装备焊接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