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李黄玺

2015-08-17 20:11:49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李黄玺,1950年生,山西省忻县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维修工人,高级工人技师,中共党员。先后被授予一汽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模范党员;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十大能工巧匠、模范党员、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李黄玺,1950年生,山西省忻县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维修工人,高级工人技师,中共党员。先后被授予一汽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模范党员;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十大能工巧匠、模范党员、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主要事迹:
  李黄玺的“一汽龄”并不算长。属于“老三届”的他,刚念完初二上学期就被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学业。他曾经下过乡,当过食堂厨师、油田修理工,1980年调入一汽时已经30岁了。
  刚到一汽,李黄玺第一次接触到了现代化大生产,就立即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他就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李黄玺还进行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前后整整学了8年。李黄玺考上业大那年已经37岁了。业大毕业时,李黄玺成为三名优秀毕业生之一。他在一汽首届技术比武运动会上获得了第二名,成为铸造厂电气维修的“四大金刚”之一。
  一汽1989年进行以上轿车为主的第三次创业,就在这时,李黄玺被调到了新建的二铸厂。这里有丹麦的造型线、德国的机械手、西班牙的制芯机、美国的砂处理系统、日本的冲天炉控制系统等。李黄玺虽然是作为技术骨干调来的,但面对大量运用计算机控制的造型线和五花八门的进口设备,他这个技术尖子却碰了钉子,维修设备时竟不知从何下手。一夜之间,他起了满嘴大泡。李黄玺知道要想维修好这些计算机控制的先进设备,就必须首先学好计算机。于是,他有了买电脑的愿望。
  然而李黄玺当时的月工资只有156元,家里的底子也薄。要买当时两万多元一台的电脑,对李黄玺一家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他还是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买回了一台1700多元的中华学习机,然后自制了读写卡,并与家里的电视机和盒式单放机联结起来,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终于建成了一汽第一套专门用于维修设备的工人家庭计算机系统。
  李黄玺的工友们用一个“抠”字来形容他。李黄玺“抠”的不是金钱,而是技术。李黄玺的工友们说:“跟李师傅干活就是一个‘累’字,他太‘抠’了,总没有闲着的时候。”李黄玺在工作中只要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不把它彻底解决,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1991年厂里引进2号造型线时,外方对中方实行了技术保密。线上的动作指令代码没人能看明白,而看不懂指令代码,就意味着设备一旦出了故障,企业就成了“睁眼瞎”,不得不请外国专家来扶着自己走路。而一位外国专家来工作不到十天,一汽光劳务费就要付出好几万元。李黄玺暗下决心,一定要破译这些代码,为企业节省成本。他土法上马,开始了“破译”工程。当时,李黄玺只有中华学习机为主体的家庭电脑系统,既没有打印机也没有复印机,更没有高性能的破译软件。只能先把造型线上的16000多个动作指令的机器码录到磁带上,再通过磁带把机器码反映到电视屏幕上,将一串串谁也读不懂的代码,变为谁都看得懂的中文指令和说明文字。
  1998年2月,一条价值4000万元的新型造型线在李黄玺所在的车间落户了。这条造型线的驱动部分采用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伺服技术。这套资料掌握在项目合作厂家的技术人员手中。李黄玺软磨硬泡,终于一点一点地把资料弄到了手。但充满专业词汇,密密麻麻全是英文字母的技术资料在英文程度并不高的李黄玺眼里就像一本“天书”。李黄玺的“抠”劲上来了,靠着读业大期间对英语学习下过的一番苦功夫,他下决心要把资料翻译出来,因为“维修时这玩意儿太管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李黄玺这个连初中还没毕业的普通工人,硬是把十几万字的资料翻译出来。
  李黄玺好“琢磨”。1991年,二铸厂马上要迎来全部生产线开工的剪彩仪式,2号线突然出现主机与精密带不同步的故障。经反复核对指令,也查不出原因。二铸厂只好咨询这条线的国外供货厂家。电传发到这家公司的香港代理处,再由香港代理处传到外国公司总部,由外国公司总部遥控指挥,不断发来电传指令。三天过去了,在这条特殊的跨国热线上,电传指令发来了十几个,但故障仍然没有排除。李黄玺急了,他将成捆的图纸用自行车驮回家。对着计算机,他一个一个排除疑点,连续干了三个晚上。到第四天夜里,李黄玺找到了故障原因。天还没亮,他就赶到厂里,这时,国外公司还在不断传来指令,但李黄玺果断地按照自己的指令进行操作,将输入数据顺序进行了颠倒,迅速排除了故障。顿时车间变成了一片欢呼的海洋。消息传到设备引进国,外国专家怎么也不肯相信李黄玺只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
  1995年,二铸厂的生产任务十分繁重,要靠加班加点才能保证装车的需要。忙中添乱,2号线浇注机的意大利产变频器突然坏了。向国外再订货需要22万元人民币,还要停产3个月。车间领导十分焦急,请来国内专家帮助修复,对方认为短期修复的可能性不大。李黄玺又琢磨开了,他想,进口设备虽然先进,但并不神秘,应该可以设计出一种国产的变频器替代品。李黄玺猛啃了两大本变频器说明书,反复对比两种变频器的功能和数据。他自己设计,自己编程序,三次修改方案,最后终于成功地设计出价值两万元的国产变频器,不仅使车间生产未受影响,还为国家节省了20万元人民币。
  1996年,2070挤压造型线由于砂眼产生大量废品,国外厂家派来专家检查,并连续提出4种解决方案,但实施后均告失败。李黄玺认为,只要组装一套自动吹砂系统,砂眼的废品率就可以降下来。可这样做国外没有先例,外国专家不想参与。外国专家回国后,李黄玺自信有把握解决这个问题,就向厂里提出了解决方案。厂里大力支持,并派得力的技术人员和他一起设计。这个设计非同一般,它等于给人的大脑做手术,弄不好就会造成设备的全线瘫痪。李黄玺一条线一条线地查,反反复复地核对,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李黄玺终于成功地拿出了他的自动吹砂系统,废品率一下子降下来。消息传到国外,外国专家非常震惊,本来有关设备的原始资料对我方是保密的,但他们被李黄玺的技术水平所折服,便将图纸作为私人馈赠寄给了李黄玺。
  10多年来,二铸厂的四条生产线上有多少程序出自李黄玺的手,只有他自己知道。工人们自豪地夸耀说,是李黄玺给这些洋设备注入了纯正的“中国血统”。
  李黄玺运用机、电、钳、液压、气动和计算机等方面技术,先后攻克国际上刚刚兴起的伺服驱动系统等63项技术难关,成功地改造了4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造型自动线,并获得9项国家专利,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达1600万元。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