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陈建余

2015-11-26 11:04:12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陈建余,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工程公司项目部副主任、高级技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陈建余,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工程公司项目部副主任、高级技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主要事迹:
  25年前,陈建余从江苏淮安农村来到南京,在中国石化南京储罐工程分公司当焊工。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勤学苦练,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焊接专家。先后攻克9%镍钢、5%镍钢、双丝双向埋弧横焊等焊接技术难题,参与施工10万立方米大型储罐60余台,总吨位11万吨,焊接一次合格率98.8%。
  朴实憨厚的陈建余常说:“我是一名农民工,要想成为一名有用的技术工人,没有捷径,就是多学习,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只有培养吃苦精神,才能有立足之地。”
  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陈建余实现了工作上一次又一次突破:2000年,在上海石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改扩建工程低温储罐建设中,率领团队成功攻克5%镍钢焊接难关,个人焊接一次合格率保持100%,多次受到德国专家好评。2004年,在甬沪宁长输管道4台10万立方米大型储罐施工中,提出全新气电立焊起弧施工工艺,与自动焊组成员攻克起弧盲区难题,创52天完成一台10万立方米罐本体安装纪录,该工程获得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优秀焊接工程奖。2005年,在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建设的石油战略储备工程——镇海国家战略储备油库24座10万立方米储罐建设中,制定一系列管理方案,科学合理地优化施工资源,24座储罐仅用11个月就全面建成,创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颁发的罐底凹凸度、罐壁垂直度、浮顶顶板、底板凹凸度、储罐焊接一次合格率5项纪录,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
  有股闯劲的陈建余,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由于大型储罐大多采取“正装组焊法”,采用的气电立焊因工艺缺陷,在整条立焊缝焊接时,会留下约10厘米焊接盲区,需由手工电弧焊消除,而手工焊接质量往往不够理想。国内外不少专家一次次尝试,都未能找到理想的彻底消除焊接盲区的技术和方法。陈建余经过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拍片、一次次记录数据,终于发明出消除气电立焊焊接盲区的工艺。2004年,在甬沪宁长输管道岚山中转油库二期工程两座10万立方米储罐的施工中,采用陈建余的方法先后焊接315条立缝,焊缝一次合格率达99.05%。这一成果首次在石化行业内开发成功并在工程中成功应用,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习永不停止,这是陈建余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工作之余,他总是挤出时间刻苦钻研业务。他自学掌握设备的构造性能,再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大伙儿实地练习操作技能,反复拆卸研究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对容易损坏的焊机配件,他反复试验,琢磨自己加工或利用废旧配件改进的办法,为项目节约了大量资金。他和同事自行设计改造的塔器埋弧自动横焊机及行走设备满足直径3.5米以上、板幅6.2米以内的塔器环焊缝焊接要求,成功在金陵石化催化裂化装置等应用,设备结构合理,焊接性能稳定,效率提高6至8倍。
  2014年11月,陈建余远赴沙特阿拉伯,首次在南京工程公司沙特硫酸项目中采用自动化焊接工艺,成功将储罐、塔器和烟道焊接由手工电弧焊改为埋弧自动焊和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在焊接设备采购、焊材选用、焊工考试、现场首道焊等环节,层层严格把关,实现首道焊缝100%合格。美国福禄公司项目质量经理安德拉德感慨地说:“我以前从没见过立缝自动焊程度如此高的自动焊设备,想不到焊接质量会这么好。”周边韩国、沙特等知名工程企业也数次到施工现场观摩,提升了中国石化的国际知名度。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