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吴何庆

2015-12-15 15:10:42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吴何庆,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机械模型厂模型工。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吴何庆,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机械模型厂模型工。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主要事迹:
  从进厂接触到木模型的第一天起,吴何庆就对铸件模型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便一门心思扑在了钻研图纸和摆弄模型上。虽说公司是八小时工作制,可吴何庆硬是每天从早8点干到晚8点,有时甚至到晚上10点才回家。为了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弥补学历不足,当时还十分年轻的吴何庆自费购买了十多本模型制作书籍,白天跟着师傅学习操作技能,晚上潜心钻研理论知识。
  模型制作不同于一般机床操作,对模型工的立体空间思维和全局敏感度要求非常高,许多新入行的员工常常耐不了寂寞,干不了几年便抽身而退。而吴何庆却凭着灵巧的双手、勤学多思的头脑和肯于钻研的精神逐渐成长为同行中的佼佼者。面对各种模型制作难题,他善于及时总结经验,博取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操作方法。同行人士无不赞叹:“八年能出一个模型工,十八年也出不了一个吴何庆!”
  AV63的机壳是风力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模型原由某公司提供,但经此模型铸造后的产品质量、精度均不能达到目标要求。2012年,该模型将原来的组芯模改为工厂从未生产过的实样模,这下可让机械模型厂的技术人员犯了难。此时,“有难题就找吴何庆”早已成为了模型车间的一句口头禅,吴何庆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一攻关难题。经过认真研究与试制实验,吴何庆创造性地将老工艺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将模型的内部中空部分采用钢骨架,以加强模型的稳定性,外部则利用多层夹板和木材以固定外观形状,从而既满足了模型强度,又保证了外观的光洁度,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2014年4月,在武重集团新产品风电轮毂类模型的项目攻关试验中,吴何庆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模型制作原理进行数次研究分析,一一找出了影响模型制作的重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防范措施,最终通过仿样和泡沫模确定了制作方案,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制作周期,提高了模型质量与产品合格率。
  作为企业工人骨干,吴何庆于2000年至2002年被派驻日本研修。在日本研修时,他将自己的模型制作经验与日本的模型制作方法进行巧妙结合,成功制作了精密阀体模型,该模型尺寸误差为零,外观非常光洁漂亮,受到了日本企业的高度赞扬。研修结业时,正值武重发展的低谷时期,工人工资普遍很低,面对日本企业的高薪挽留,吴何庆婉言谢绝:“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人要懂得感恩,是武重培养了我,没有武重,我不可能有出国研修的机会,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手艺,我选择回国回到武重。”
  回国后,他重返生产一线,将在日本学到的知识经验大胆地用于实践,在中捷床身模型和钢锭模模型制作中巧妙的加入泡沫构造,处处都迸发出各种大胆的构思和创想。知道日本企业高新聘请吴何庆的事情后,同事为他抱憾,他却毫不惋惜:“武重给我发的是三份工资——第一份是养家糊口的饭碗;第二份是武重给我的归属感;第三份是领导和同事给我的信任感,我感到受尊重,更在工作中体会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
  1997年,吴何庆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在武汉市“首席技师”和2013年“全国技术能手”的榜单上,吴何庆均榜上有名,2014年,荣获工人技能史册上最高荣誉“中华技能大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面对车间模型工有些青黄不接的苗头,吴何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恰逢此时公司出资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吴何庆技能工作室”,工作之余,他便积极组织工段里的年轻人学习模型图纸和工艺规程,手把手地向他们讲授模型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以及遇到问题如何处理。除了讲解具体的模型制作方法外,吴何庆还将自己多年来摸索出来的一套模型制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模型工。为使关键技术得以巩固和发扬,他还特别注重引导年轻员工学习和掌握各种新的操作法,尽快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吴何庆先后培养学徒12人,其中有4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他带领的徒弟中,青年员工贾方政在2007年武汉市第十五届职业技能大赛木模工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并获得武汉市“技术能手”光荣称号;胡建平在2011年同类比赛中荣获第四名,2012年取得木模型工技师证书。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