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阎敏

2015-12-24 10:26:52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阎敏,1968年5月出生,汉族,湖北浠水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阎敏,1968年5月出生,汉族,湖北浠水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主要事迹:
  参加工作28年,阎敏解决型号加工技术难题60多项,被广泛推广的操作技术方法4项,被纳入工艺文件的先进加工方法8项,发表技术论文近20余篇,其中3篇获航天技术交流会三等奖。
  阎敏长期承担型号产品关键件、重要件加工任务,先后完成了批产喷管组件车加工数百台,参与研制了数十种型号喷管关键件加工任务,创造可直接计算经济效益达2.29亿元。因为长期承担着型号产品的关键件、新型号研制的首件加工重任,他又享有“型号产品咽喉主刀师”雅号。在重大难题、关键技术突破、技术创新及新的加工方法引领上,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一跃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几年来,他提出的橡胶板减震方案,某零件提高向心力思路,薄壁件、高强度、高硬度零件加工方法完善及工装夹具的制作改进等等,都倾注了他敢于挑战自我的心血,成为了公司了不起的工艺创新及技术突破。
  遇到加工难题,阎敏自制工装,优化加工方法,并提出工艺改进方案,取得较好效果。在某型号关重件技术攻关及返修中,他边干边摸索,迅速加工出20台套合格产品,挽回经济损失两百万元,受到集团公司嘉奖;在某型号预研大喷管加工中,他自制工装,控制变形,确保加工精度,解决了型面复杂,壁厚薄,易变形,空间尺寸多,难加工等技术问题,确保地试一次成功。通过总结实践,他撰写的《某型号薄壁板件的车加工方法总结》在第四研究院第一届技术工人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
  阎敏是一名高质量的执著追求者,他加工的零件精度高,原材料价格昂贵,少则2万元,多则超过60万元,材料几乎都是玻璃钢、碳纤维等非金属,易掉渣,尺寸难控制,对刀具磨损较大。在加工过程中,虽然对零件公差要求极严,只有0.05mm,但他长期追求中差,因为下道工序需要在20°C的恒温下装配,正负差都有可能给下道工序带来困难,唯有中差才是最佳状态。正因为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他被公司授予“质量免检岗”。
  阎敏理论功底厚实,自1987年起,28年如一日,他坚持将自己加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写成了厚厚的15本工作日记。他2000年接触数控机床,尽管工厂派他外出进行了为期10天的华中数控专业培训,但是,培训过程中仅学数控原理,根本不涉及自身使用的软件系统的学习,回来后,他对照机床说明书疯狂地编程,错了,报警的,换个线路再编,没报警的,记录到本子上……下班后,他在《英语词典》的海洋里找寻单词,解剖句子……如此两年,他不但攻克了FANUC、NUM国内两个复杂系统(NUM系统国内目前知道的人不多)的编程,还熟练掌握了FANUC系统、NUM系统编制椭圆、曲线等复杂程序的方法和操作,开发出了15种常用性操作功能。
  某型号喷管壳体为钛合金薄壁件,该零件加工存在多处难点,尤其是小头端的加工,零件小头端出口外径尺寸在300毫米以上,公差仅为0.05mm,不到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厚度仅为4.2mm,相当于一本普通杂志的厚度,高度100mm有余。试想,要在一个篮球大小的厚度仅相当于一本普通杂志的弹性圆筒上动刀,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其加工难度可想而知。为确保此次加工零件的质量,他对产品加工全过程进行了优化,特别是小头端外径。他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如何控制该处零件变形;二是如何保证上下尺寸的一致性;三是如何与相接型面保持良好过渡。通过更换刀具、更改加工路线、改变数控程序参数等系列加工方法的优化与实践,零件小头端0.05mm公差得以保证,产品最终合格交付。
  正是因为他的勤学苦练,他在10余次的省、部及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被职工及媒体誉为“常胜将军”、“武坛”名将。他先后获四院院数控车工比赛第二名,湖北省第二届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组第二名和湖北省首届技能状元选拔赛数控车工状元,全国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第8名。同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湖北省技术能手、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数控状元”;四院和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8年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能工巧匠》一书。
  阎敏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他潜心车工一线,对多年工作实践不断进行思考和总结,离不开他长期坚持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一步步成长的精湛技艺、一件件优质的型号产品、一次次数控比武的凯旋、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这样引以为豪的人生对于阎敏来说,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在数控加工行业,他称得上一个实至名归的技能英雄。2012年,经推荐,他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这一代表中国技能顶尖水平的奖项,并获批准,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阎敏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由8个专业的47名高技能人才组成,其中27人为全国、航天、湖北省技术能手,也有为数不少的中国航天基金奖获得者、全国无损检测学会射线专家等“大腕”,但大师工作室却还是散发着浓浓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气氛。
  大师们虽人人肩上都担负着带徒传艺、科技攻关、技能推广等职责与任务,但他们却更注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集体会诊技术难题、集智攻关。在谈及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先进生产制造技术应用上,工作室铣工组组长周大华说:公司派他们6个人去武汉培训一天的 VERICUT仿真软件。可学完回来后,他们还是把软件玩不动。后来他们六人分工,你研究设置机床参数,我钻研建立刀具库,他弄懂数控程序和工件导入软件,最后大家一块合计,整个仿真软件就动起来了,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没彻底解决。最后,他们六人干脆自掏腰包,周六、日或租车,或坐班车,前往武汉学习,直至最后全部弄懂搞明白他们才罢休。
  对于这些辛辛苦苦获得的成果,包括在技术攻关过程中的新发现,大师们均会利用定期举办的技术技能成果发布会、专题技术技能前沿知识讲座、绝活绝技演示等活动,及时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进步。对于涉及公司公共性的技术技能难题,比如,为了解决一线技能工人的数控软件应用,2013年前后大师工作室涉及的车、镗、铣等多个专业组,跨车间、专业联合进行了数控软件应用培训及竞赛,使目前该公司一线技能工人基本上掌握了国内CAXA 、以色列Cimatron 、美国UG 和Mastercam 等四大数控软件的应用。
  也正是因为这一团队精神,仅2013年,工作室就完成了大型技术攻关13项,完成绝技绝活申报11项,完成技术创新6项,完成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16项,较好的解决了公司生产技术难题,极大的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