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普遍观念中,每个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有朝一日金榜题目,上名校读好专业,这就是所谓的成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职业教育往往视而不见,或者心存偏见,导致在国内教育体系发展中,职业教育一直不温不火。
交流现场
1月29日,在大家的普遍观念中,每个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有朝一日金榜题目,上名校读好专业,这就是所谓的成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职业教育往往视而不见,或者心存偏见,导致在国内教育体系发展中,职业教育一直不温不火。
今天下午3点半,人大代表郭慧、陈报化,政协委员余志军、王成福以及热心网友,对金华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一番探讨。
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生力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很多人仍然抱着“宁要学历不要技能,宁读三本不读职教”的想法。
为什么职业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并不那么乐观?王成福提出了三个原因。一是国家投入远远不够,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成本比本科教育更高。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的投入确实远不如本科教育。其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方面,在许多优惠政策上也比较少,无法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三是因为很多职业教育学院都是伪职教,学生的含金量不达标,加上企业用工要求不高,所以职业教育成效往往被忽视。
那么职业教育,应该怎么做?人大代表郭慧给出了她的想法。她推崇“三适连环教育”,即适性、适量、适时,根据学生的特长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如果职业教育确实适合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那么培养出来的,也会是一个专业型的很抢手的人才。”
义乌市第四中学校长陈报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孩子获得终生的幸福。“其实,本科学校的学生,也就是成绩优秀一点,但是从最后的成长结果来看,职校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过,陈报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现在的很多职业教育都是不完全的,由于经费、设施不足,仅仅只能传授理论知识,没有扎实的技术技能,这是国家需要投入和建设的一个领域。
政协委员王成福,自己就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老师。他表示,目前他们院校就业率在90%以上,课堂和实践各占50%,同时校企合作也非常成功。他坚持人才有两种类型,学术性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两种人才只是类型不同,地位完全平等,“且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更大,以后会更好的就业,而待遇也会越来越好。”
网民代表李逢亭则用自己身边的实例,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职教对农村家庭来说有很大的好处,我们村里有户家庭,条件很困难,孙子后来读了九峰职校,毕业后被杭州企业招了过去,现在月薪3000多,年终奖也很丰厚,对他家庭的改善有很大帮助。”他认为,就读职业院校,虽然成长的过程会有压缩,但就业前景是光明的,对困难家庭的帮助也是很明显的。
目前,金华有6万多名中专生,4万多名高职生。广阔的就业前景会不会导致人才饱和,使得职教生出来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此,政协委员余志军称,人才饱和这一点无需担忧。“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中很需要的一批主力军。”余志军说,如果职教生技能很好,企业的老板同样是不拘一格高薪聘请,所以职业教育的未来是很光明的。
那么,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植、学校的投入和建设,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来完善呢?郭慧认为,职教发展缓慢,最主要还是大家观念上的一个思维定式。首先家长就要做一个观念上的改变,不要觉得读职教没面子。同时,各行各业在用人上面,也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再靠文凭和学历去招聘。(记者 于瑶瑶)(见习编辑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