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而美’的创业思路让人受益颇多。职业院校要做创业教育很难面面俱到,做出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未尝不是一种好思路。
4月15日职业院校优秀创业教育基地院校经验交流。图为KAB高级培训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许明在主持。本报记者 李建泉/摄
15%,这个数字一度让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谢志远忧心忡忡。
这是前几年该校农业专业转专业的学生占专业总人数的比例。当时,在这所以农业为主的职业院校,谢志远不止一次想过,若是由着这样下去,学农的学生不爱农业,不说几十年,“10年后,谁来种地?”
为了解决这道难题,谢志远想到的办法是“以创业教育来引领专业教育改革”。近年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喜欢农业,萌发农业创业的兴趣并最终实现农业就业创业。
这也是当下不少职业院校的共识。在2015年KAB创业教育年会上,多位职业院校的老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已从生存型走向多元化,走出了一条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找准方向深挖洞的“小而美”创业教育之路。
究竟要做点什么?才能真正让学农的学生爱上农业、投身农业?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选择用全方位360度的接触让学农的学生“重新认识农业”。学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就会有老师带着去参观现代农业基地,说是参观,其实更是一次打破“偏见”的机会,“就是想让学生感受下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发掘现代农业的商机和机会”。
仅仅一次参观还远远不够。此后的几年学习生活中,7个不同的农业专业实践项目“轮番上阵”,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顾问还进驻学校的大讲堂,专为学生讲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
花费了“大气力”,成果也逐渐体现出来。最近的一次统计显示,农业专业转专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3%。
人是留下了,可如何把这份对农业的兴趣转变成未来创业的基石呢?谢志远的答案是:要在专业设置上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系统设置课程,培养新农创业能力。“我们在实践教学上倡导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此设置了各式各样的培养方针,并且我们设计了训、研、创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实施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的改革,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体系”。
这是一个“导师+项目+团队”的思路。学校专门拿出了36个大棚来实施创新项目,任由学生“试验”,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也拿出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且陪着学生“折腾”。
还真别说,前不久就有高年级的学生把老师培育的玉米拿到大棚试验,打算进行水果玉米项目的创业。改良后的品种不仅卖到脱销,当地农户纷纷讨教打算改种,几个学生也有了农业创业的想法。
“这实际上不单单是大学生成功的创业途径,也是老师转化自己农业科研成果的一个途径。我们农业创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农户致富,获得支持,甚至推广产品,真正做到项目育人。”谢志远评价道。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中心主任张素梅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做法颇为认同。在张素梅所在的学校,实行“全覆盖、分层次、分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全覆盖”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全覆盖。此外,只要学生有创业的理念,就对他们进行培训的全覆盖。更重要的是,学校将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分层次,并且与分专业同时进行,“例如我们在某学院下设立3个专业,那么就会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里面,让我们的创业教育真正融合到专业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努力营造创业氛围,每年都会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创业创新大讲堂。还有创业发展青年演讲比赛、创业创新沙龙等,以及进行大学生职业培训和职业规划,使大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认识行业企业。”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李洪丽也赞同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的理念中。
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集全校之力推动学生农业创业一样,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KAB讲师孙晓璇也选择“深挖洞”,在所在学校专注于推动学生参与公益创业。
抛开高深的理论知识,孙晓璇选择从普及理念开始。她会告诉所有选修KAB课程的学生,不是有了多大的成就才能从事公益创业,关注社会问题其实是每个人都能做的,这也正是公益创业的契机所在。
在她的KAB课上,学生都有机会“各抒己见”,讲讲自己发现的社会问题,通过全班讨论,再逐步细化出解决方案。很多时候,方案讨论得越来越明确,公益创业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有来自普法社团的学生在课上说,自己关注到农村地区的人大都欠缺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很想从公益创业这个角度去做,把资源整合起来。后来,全班一起讨论,孙晓璇梳理出思路:将法律专业的学生整合到一些城中村或者农村地区中一些需要法律援助的地方,为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些服务。此外,孙晓璇还为学生联系上一个律师事务所,当人们有法律援助的需求时,律师事务所就会做一些相关的后续工作。
“创业就是需要整合很多资源,打破局限。”孙晓璇说,下一步,她希望能把高校的资源整合起来,让更多学生参与这个公益创业项目。
这种思路已初见成效。曾经有学生在课上发问,自己家乡有养鸡技术,可知名度低、路途不便、缺乏营销手段,导致优质鸡难以销售。后来,经过讨论,这名学生制定出详细的方案。
毕业后,学生回到老家开了公司办起了养殖场,用在学校学到的方法进行推广营销。如今,鸡越卖越好,带领当地农户普遍增收,公司盈利了,开始计划为当地的土路“换新颜”,修筑一条真正的公路。
“这些‘小而美’的创业思路让人受益颇多。职业院校要做创业教育很难面面俱到,做出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未尝不是一种好思路。”有参会人士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