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什么?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未来就是一系列的可能、趋势、事件、迂回曲折、进步和惊奇。对职业教育来说,如何把握其未来的可能、趋势、进步和惊奇,把一个怎样的职业教育带向未来?这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追求与担当。它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和可持续性建树,关系到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中的地位和格局。
未来是什么?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未来就是一系列的可能、趋势、事件、迂回曲折、进步和惊奇。对职业教育来说,如何把握其未来的可能、趋势、进步和惊奇,把一个怎样的职业教育带向未来?这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追求与担当。它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和可持续性建树,关系到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中的地位和格局。
回答这一重大的前瞻性命题,必须深刻洞悉职业教育的本质,把握其根本规律、价值尺度和哲学方法论。只有符合这些定性的职业教育,才是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才是职业教育的应然取向。只有把这样的职业教育带向未来,才符合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才是对职业教育“向何处去”的理性回应和真正关切,才彰显职业教育发展的终极旨趣,才顺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变革、大趋势。
这样的职业教育就是整合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合。2006年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了四大科学研究热点,其中“整合”一词榜上有名。职业教育就是整合教育,整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本质是历经磨洗彰显的事物的本性,是万千变换夺不走的事物的本真。规律是事物稳定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整合的职业教育是完全符合这些概念要求和理论规范的。
整合是职业教育的存在方式
存在方式是指事物存在的形式、样态和特征。职业教育的存在方式就是整合。这种方式不是外源性的,而是内生性的;不是特殊性的,而是普遍性的;不是多变性的,而是稳定性的。就是说,职业教育的一切存在,都是整合的产物,都体现着整合的精神和本质。如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整合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整合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整合的,职业教育的现代职教体系强调的“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四个着力点,也是整合的。具体到微观层面,资源、专业、课程、师资等,也都无一不是整合的。可以说整合之于职业教育至大无外,无所不包。只是我们对这种整合还缺乏醒识和自觉,没能将职业教育纳入整合的框架予以重构,而这恰恰说明职业教育的创新余地和特色生成空间巨大,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整合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之“道”
“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有复归于道。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个“道”就是整合。它放,可以一生万,衍生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理论体系;收,可以万归一,回归到整合这个理论原点之上。再从学科建设角度看,一门学科大体包括“道”、“学”、“技”三个层面。“道”属于学科的哲学范畴,是指对学科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那些观念、立场、思想和方法论。“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涉及对规律、原理和机制等方面的探讨。“技”属于技能范畴,主要涉及行为方式,表现为技术、技艺、技巧、方法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就是由整合之“道”统领的“学”、“技”在内的一整套概念、原理、方法体系构成特定学科。
整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范式
范式是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核心概念。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界定:即范式是一种共有信念;范式是一种方法论;范式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思维方式的范式。整合是以思维目标为引领,以整合为运作的内在机制,进行的思维整合和加工过程。作为应然的思维范式,整合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实践的特性,有利于我们应对职业教育实践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体系化的现实。作为方法论的范式。整合是一种超越方法的宏方法,是一种学科视野和研究方法论。当一种研究由模式或方法层面上升到范式和方法论层面,它就提升到了哲学境界,就获得了形而上的视野和方法论的精髓。作为共有信念的范式。整合还需要一个研究、传播、认同、接纳的过程。职业教育的实践充满整合,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在意识中和理论上还缺乏自觉与提升,还停留在“日用不察”的遮蔽状态。所以整合作为共有信念的范式,还需要假以时日,普及推广。
我们认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就是整合教育,职业教育借助整合实现创新和持续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需要集结在整合的旗帜下,立足现实的整合创新实践,向未来出发和远征。可以相信的是,当我们能够自觉地把一个充满整合智慧的、创新重构的职业教育带向未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定能够以新异的变化和鲜明的自我特质彰显中国特色、中国品牌、中国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