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强调,为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完善政策,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强调,为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完善政策,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职业院校为各行业输送近5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释放的人才红利,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从1978年到2014年的30多年间,职业教育已经累计为国家输送了2亿多高素质劳动型和技能型人才。如果从整个教育结构来看,职业教育已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商产业研究院行业分析师彭智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持续增长,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经费也在持续增长。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高等职业学校数量、在校生达到历史最高,分别为1321所、973.6万人。此外,还有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593万人。2014年,全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将近1.2万所,招生628.9万人,在校生1802.9万人,毕业生633.0万人,专任教师数86.3万人。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教育经费整体的增长速度。
另据资料显示,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职业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8%,其中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的增长速度为年均25%,2013年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约为2543亿元,比2005年的426亿元增加2117亿元,增长了近5倍。
可以说,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较迅速,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曾公开表示:“职业教育已经从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到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并重这样一个阶段。”
已发布的资料显示,20多年来,中职学校从22000多所减为12000所,中职学校数在减少,但规模小、条件差的学校越来越少,且中职在校生从400多万增加到1800多万;高等职业学校从400所增加到1327所,且学校数量和学校规模均在增加,在校生由100多万增加到1000多万。
“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职业教育集团超过1000个,并且建立了基本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中研普华研究员肖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肖健告诉记者,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基础工作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作用明显。同时,发展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率提升,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多元性,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2002至2014年,我国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职业教育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意义,为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大而不强 职业教育认可度低
我国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事实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肖健表示,国内职业教育仍然存在教育地位偏低,招生难,经费、师资、设备不足,教学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大而不强的特征比较明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高职院校教师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目前有许多职业院校,是从中等师范类学校转型而来,因而不论在师资、硬件,还是办学的思维上还没有完全转化过来。尤其是师资,都是原来类型学校的结构,因而短时间内转型有很大的难度。
彭智平系统地提出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一是经费投入落后于普通教育。就经费而言,一方面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其发展规模严重失调;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最后是各级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普遍偏低。二是多元化办学机制尚未形成。政府依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者,社会办学力量相对薄弱,多元化办学机制建设亟待加强。三是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缺口较大,师生比例失调问题突出。四是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性不强。首先,从中职和高职各专业招生情况来看,专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其次,中职和高职专业协调性有待提高。五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中职教育涉及第一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相对符合实际,而高职教育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涉及第二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慢于产业发展速度;涉及第三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快于产业增长速度。六是职业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目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集中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其实,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其中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最显著问题就是国内职业教育地位的问题。在国外,职业教育已经发展非常成熟,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高。在国内,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人们经常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职业教育。
彭智平认为,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是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转变人们陈旧的观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确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正统学历,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当然另一方面还要加大扶持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有力保证,摸清市场需求、兴办特色专业、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产教结合等。”彭智平进一步强调。
肖健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他强调,首先是国家层面对于职业教育的宣传和舆论的引导,要促使人们正确的看待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其次是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吸引更高水准的师资力量;最后要促进职业教育与市场更好地对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学以致用的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
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结构或许出现变化
肖健向记者介绍,目前中国“人口红利”即将耗尽,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增大。
“目前人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发展职业教育能够很好地缓解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具有相当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肖健还表示,未来几年,国内将逐渐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职业教育考核体系,加快职业教育与人才市场的对接,在人才的培养上将更加市场化。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彭智平则表示,未来随着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的趋势性下降,劳动力供给,特别是低端劳动力供给的下滑,将使得低端劳动力这个市场的供需发生变化。未来一些低端劳动力或将不需要自己参与初级或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供给的缩小使得企业在招人时并无太多可挑选的空间,企业更倾向于将工人招聘进来以后再进行培训上岗。所以未来初等或中等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的增速或放缓,在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将呈现出结构上的高移化趋势。
“另外,从职业教育的各细分领域来看,高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和在职人员职业培训(专业认证考试培训、语言类培训、企业培训等)越来越为国家、企业和机构所重视,未来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彭智平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