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评论 >

刘晓: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

2015-12-14 14:13:11 刘晓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关键。为此,今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了总体部署。因此,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在于教学观念的几个转变。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关键。为此,今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了总体部署。因此,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在于教学观念的几个转变。
  1. 育人观:从“成器”教育转向“成人”教育
  无论是何种教育,人都是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而教育总是担负着解放人、完善人、提升人、赋予人以人性素质的长远责任。但是,当今的职业教育实践,都是以对“人”的忽视和“人”失落为特征的,把学生当成技术和分数的容器,试图使其将来成为实用技术的高级“机器人”。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职业教育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又具有教育本质的共性,也应是“成人”教育,即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促进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理智的与技术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术教育,而是一种全面培养人才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短期目标则是职业,是培养合格的职业者,但职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或趋于全面发展。所以,只有教育与职业和谐统一,才能使人趋于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现实生活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
  2. 课程观:重视对“现实与未来”的观照
  美国未来学会理事席科尼希在谈及我们的学校课程时曾直言不讳的说道,“从有历史以来,大部分的学者都表现着一个特征:忽视了现实与未来”。当前我们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尤其是人文科学,重点是对几千年文明的释阐和演绎,而忽视了现实和未来的世界。而放眼现实,在当前这个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它迫使教育领域无法回避这样的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化知识,出口之间也许就已过时。职业教育最关键的特点就是不仅通过理论教学,而且通过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通过受教育者对未来职业的亲身体验,来激发受教育者对本职工作的热情,进而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为实现理想而克服职业生涯中的艰难与挫折。为此,我们的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未来,旨在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它必须从注重学科内容转向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从注重教材唯一性转向注重师生、教材、环境等多元化整合,从注重“技术理性”转向注重“实践理性”,从只关注本土文化视角转向全球化视角。
  3. 教师观:从“传授者”转向“学习者”
  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教学质量改革的前提。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主体,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对知识的接受和获取途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总量、更新的频率都在积极变化,过去那种以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知识获取唯一途径的现状正发生着变化,各种知识信息正从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中、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媒体介质中席卷而来。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准确、有用的知识,成为学生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头脑中的旧有的观念,那就是教师正在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向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首先成为新知识的“学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此外,由于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因为只有我们的教师才最了解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最了解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什么,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去关注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从而成为之而已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 教学观:从“灌输教学”转向“有效教学”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灌输教学,就是从老师“讲”到学生“听”的单边活动,这与新环境对教育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新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应是一种多边活动,新的教学趋势将是强调学校与社会、不同学校、师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网络之间相互协同学习,彼此成为对话者,协同学习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学习方法上绝不能搞“一刀切”,结合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师生间互动,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5. 评价观:从“分数评价”转向“立体评价”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应用性人才,而普通教育则是培养具有深厚基础理论知识的人才。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简言之就是“分数评价”,以“考试分数”的一元化评价方式是一种“极端”,“片面”的评价方式,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学生评价趋势应该是向“立体评价”发展的,既注重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创新能力的考核,又要注重体现实际工作职业技能领域的知识的考核,不能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这里所说的“立体评价”,一是指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是指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以往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以外,还须兼顾对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企业实践的表现以及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的评价;二是评价方法多样化,由以往对学生结果性的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平时技术技能的考核评价,增加能够体现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技能的考核,突出将技术与职业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三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增加社会、企业乃至第三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学业成就总评标准,增加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大赛、作品展示等优长技能的权重,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评价在职业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
 (本文内容根据刘晓博士在2015年苏派职教论坛上的发言整理。作者 刘晓系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