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定位,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推行“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的规划,当职业教育变成鸡肋,又如何实现同步?可见规范职业教育环境迫在眉捷,相关部门必须对职业教育的环境进行一次深入整改,一方面是对学校的彻查,另一方面是对涉事企业的规范,既要管住源头,又要追查涉事者。只有严格规范学生实习安排,方能确保职业教育有序发展,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廉价的“操作工”,让青年一代对教育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
珠三角很多工厂的生产线上,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专、技校、职业学校的学生,其中又以民办职业学校的为多。据了解,这些学生从事的工作内容以及作息方式都与生产线上其他的普通工人一样,完全是生产线上正常的一员。
中专、技校、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十五六岁的青年,他们没有挤进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没有弃学,却走进职业教育的校园,无非对教育还抱一丝希望,希望多学一些东西,为进入社会多做一些准备。然而,进入职业学校,并不一定能学到知识,一些职业学校变相成为人力资源聚敛地,打着教育的幌子,招收大批的学生,结果多数时间都是去工厂“实习”。
实习并无不妥之处。当下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一旦离开学校,学生就成为被社会嫌弃的“无用人”。理论知识没有与实践知识的结合,造成许多教育问题。笔者曾记得进入公司之前老同仁给我们的评价:高才低能——学习十几年,做不了普通工人的活。此虽是笔者个人经历,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才低能”是很普遍的现象,工作看着不复杂,但学生就做不了。
有鉴于此,笔者支持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大学教育,职业学校即是学习技能的地方,而实习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若职业学校能够与一些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让学生去实际岗位上学习,把他们培养成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任务,也是学生之幸事。
但是,不少职业学校非但没有成为人才的输送基地,反而成为中介,学生成为某些老师攫取钱财的人力资源。为工厂输送一名学生能收一万元,真的让人切齿。然而这还不是某所职业学校的所做作为,在许多职业学校中都很常见。据报道显示,在“用工荒”的珠三角,多数工厂的人才补给都依赖他们。当职业院校变成中介场所,当学生们在学习能力最旺盛的年龄却在流水线上做着简单的操作工作,谁来托起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明天?
关于职业教育定位,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推行“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的规划,当职业教育变成鸡肋,又如何实现同步?可见规范职业教育环境迫在眉捷,相关部门必须对职业教育的环境进行一次深入整改,一方面是对学校的彻查,另一方面是对涉事企业的规范,既要管住源头,又要追查涉事者。只有严格规范学生实习安排,方能确保职业教育有序发展,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廉价的“操作工”,让青年一代对教育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