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师培养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一是欧洲模式,这种模式以法国、德国为代表。该模式偏重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师培养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一是“欧洲”模式,这种模式以法国、德国为代表。该模式偏重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需要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时获得工程师证书(是一种职业资格)。
二是“华盛顿协议”成员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该模式强调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接受由社会提供的工程师职业教育,需要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后成为工程师。
无论属于哪种模式的学校,都十分重视以项目方式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以巴黎高科、中央理工学校等为代表的法国工程师学院在项目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与企业的结合、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聘用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让学生实际参与一项正在进行的来自企业的工程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处理实际问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不仅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沟通课程、工程学基础等较为广博的知识,而且提高以项目形式的课程在课程体系当中的地位。例如麻省理工学院通过本科实践导向计划和本科研究导向计划开设相应的项目研究课程,斯坦福大学开设有工程多样性研究项目课程和技术投资项目课程等。
下面从法、美两国高校设立项目类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基础和课程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课程设计的目标,深化跨学科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渗透,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同人文社会科学有机结合,引导和培养学生不但要掌握工程技术,理解工程的背景和文化,还要了解工程技术的演化发展,了解工程与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程设立的基础,优化基础科学课程的学习。设立项目课程,强调实践,并不意味着基础科学和工程基础等理论课程的地位和要求降低。与之相反,法、美两国高校依据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推动基础科学核心课程朝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方向发展,特别强调提高数学科学等自然科学的教学要求,力求基础科学核心课程的品质优化。
3.课程教学的方式,强化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实践。在实践方式上,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程实践。法语组织机构信息技术应用中心的研究表明:所谓的“C一代”(成长于无线科技新世界的一代人)将在网络与键盘的世界里深刻影响到未来的经济与政治。因此,法国的工程师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程实践教学,促进科研教学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