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人物.访谈 >

陈宇在全国人大职教法实施情况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5-11-27 15:13:57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按:2015年3月25日,陈宇应邀出席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召开的《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发言文字稿如下:

  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情况介绍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我想讲三点意见:一是职业教育的定位;二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三是职业教育的未来。

  第一个问题:职业教育的定位
  其实大家都知道,一切教育都属于上层建筑,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它是从经济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又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个特点表现的比其他任何教育更强烈。用我习惯的话说:职业教育只是毛,它必须依附在经济和民生这两张皮上。
  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职业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当时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巨变。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打不过人家,国运衰微,逼着中国去发展现代经济,学习开工厂、开矿山、造机器、造兵舰。逼着中国从农耕社会进入工商社会。走上工业化道路。职业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过程中发生的。当时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和大型企业的建立紧密结合。举技工学校为例:我国第一所技工学校于1868年建在福建马尾船厂,是福建船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它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在造船业上屡建奇功,而且分布到全国各地的冶金、机械、兵工、铁路等行业,成为那里的生产技术骨干。我专门研究过这所学校,它有八个特点:
  第一,国家兴办;第二,国企拿钱;第三,前校后厂;第四,产学结合;第五,实操为主;第六,兼学理论;第七,国际接轨;第八,人才对路。
  总之,诞生于将近150年前的我国第一所技工学校,尽管幼稚弱小,但它几乎包含了后来技工学校的全部生长基因和发展元素。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技工学校的发展,又经历了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1949年到1952年。各地办起大量的技术学习班、补习班和学徒培训班。这些培训班后来逐步发展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批技工学校。在这个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失业工人和失学学生,帮助政府解决由于连年战争遗留下来的四百万失业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第二次高潮,是1953年以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展开,上百个国家级大项目一起上马,急需大量受过专门训练的技术技能劳动者,各行各业都依托大企业办起了大量技工学校,总数逐步达到数千所。
  第三次高潮,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首先是文革结束,国家进入拨乱反正时期,经济发展百废待兴、青年人就业压力很大,再一次推动了技工学校的大发展。接着是市场化、城镇化高潮到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调整。企业开始受到市场洗礼,原本依托大企业建立的技工学校也开始受到严重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技校最终选择了接受市场、进入市场。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为数量巨大的只接受过中级或者初级教育的广大青年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以上简要的回顾,大家可以看到,职业教育和经济、和就业密不可分。它必须附着在经济发展和民众就业这两张皮上,在很多时候,它实际附着在了国运和家运这两张皮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次两会上有一个花絮或插曲,交通部领导在谈出租车改革时,似乎主要不考虑乘客的需求和利益(乘车难),也不考虑司机的需求和利益(工资低),而着重考虑交通部自己和拿了交通部牌照的出租汽车公司的利益,为他们代言。引爆舆论大哗,民众不满。这就是一个教训。在我看来,如果不从国运和家运、经济和就业的角度谈职业教育,就肯定不得要领。如果就教育论教育,至少在职业教育上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统得太死、管得太严,人为切断了职业教育和生产、和就业的天然联系。这样下去,有可能使职业教育成为无源之死水,无本之枯木。跨界、破壁、放开、搞活,让企业和民众重新成为主导职业教育的力量,支持他们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为此,一定要跳出行政权力的视野。不能只想着为自己发牌照这个事来代言。
  第二个问题:职业教育的特点
  现代教育,在世界上广泛受到批评。在中国受到的批评就更严重了。究其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不论在哪个国家都表现出相当大的异化。具体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职场、脱离工作;也脱离孩子们的学习规律和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天性。所以,甚至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专门出版了一系列学会生活、学会工作的专题报告,希望扭转教育的这种全球性方向迷失。
  相对说来,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学校的教育,由于始终和企业联系紧密,和职场联系紧密,和劳动力市场联系紧密;也高度注重和不适应普通教育的孩子们沟通和交流。所以,基本能够把握住正确的方向。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以及“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这样一整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发了全系列的一体化课程,一方面使教育更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职业活动现场;另一方面,使教育更贴近孩子的自然本性,贴近人自身的学习规律。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对职业教育成果的评估,不能照抄照搬普通教育那一套,要从书本知识评价改为职业能力评价;要从课堂考试评价改为车间操作评价;从终结性评价(一考定终身)改为过程性评价;从复述性评价改为创新性评价。许多学校还开展了毕业生长期追踪调查追访,通过考察他们在企业和职场的长期发展来检验我们的教育。我希望代表们在职业教育检查中能够注意这些特点。
  第三个问题:职业教育的未来
  我国正处在关键发展时期。据说,现在不光是中国,可能全世界、全人类都处在一个新发展关口。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8000年的农业社会;400年的工业社会。现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潜力看来快要用完了。人类正处于向新文明迈进的前夜。有人管这个新文明叫“后工业社会”,有人叫“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或者“智能社会”。最近,马云在汉诺威代表全球企业家的演说中提出叫“D时代”,或者叫“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时代。总之,我们可能正处在人类第三次文明崛起的大背景下。
  显然,正如我们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离不开职业教育一样,在新时代、新科技、新经济到来时,我们仍然离不开职业教育。我最近在各地调查,注意到经过多年市场洗礼的我国技工学校,面对新的变局,又一次做好了向“新经济、新教育、新人才”转型迈进的准备。北京的技校在关注新媒体、关注无人机;浙江的技校在关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广东的技校在关注高科技,甚至已经在网上向全国卖3D打印机了。还有一些学校关注环保、关注节能减排、关注绿色能源等等。大家都在为寻找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方向做最充分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
  我们看到,现在许多技工学校实现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被广泛认可。今天南方地区一个万人技校,往往实际年培训能力达到十万人次。技师学院的兴起满足了企业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德江同志在广东主政时还有一个创造,就是通过技工学校把退伍转业军人的培训抓了起来,把这样一批基本素质很高的队伍训练成了技术技能人才,既促进经济成长,又促进社会稳定。近年来,我们又通过参与和组织从国际到国内的大规模技能竞赛和技能表扬活动,使工匠精神开始深入人心,职业英雄开始从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
  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我们面对着:新一轮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城镇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三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我们把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很好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我国企业、民众和职业学校的内在活力,我国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一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但能完成好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能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壮大。当然,如果一个学校只想躺在政府的身上,完全靠行政权力过日子,那他哪怕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也未必真正找得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