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人物.访谈 >

刘占山在中国职教学会民办职业教育分会2015年年会上的讲话

2015-12-09 13:55:2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以上情况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
  创新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同志们:
  中国职教学会民办职业教育分会2015年年会,今天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召开,首先我代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这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年会以“推进院校治理提升内涵发展”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围绕这次年会的主题,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有以下几个标志: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去年6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接见了会议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今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清镇职教城,考察了省机械工业学校。他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
  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这是本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项执法检查。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改善民生、保证充分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
  全国政协俞正声主席组织召开了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专门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
  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
  以上情况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发展已具相当规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全国现有1.33万所职业院校,近千个专业、近30万个专业点,基本实现每个地市都有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县区都有中职学校,年均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1000万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2亿人次,招生规模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国正在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定位更加明确,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已经架起,正在逐步完善。
  (三)职业教育的规章、制度、政策、标准等日臻完善
  以职业教育法为基础,基本形成覆盖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学生实习、行业企业参与等政策和制度体系。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陆续颁布实施。去年以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共出台了40多个有关文件,指导规范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
  明确行业组织具有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组建了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教育与产业界协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机制,近五年举办约50次全国产教对话活动;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已建职教集团约1000个,近3万家企业参与,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组织机制初步形成;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确定了165家试点单位。
  (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五个对接”改革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人口的60%以上,加工制造、高速铁路、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新增从业人员有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六)职业教育条件保障明显改善
  职业教育成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倾斜领域。近年来,各级政府每年投入超过500亿元,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达到2543亿元,是2010年的1.74倍,年均增长超过20%。打造了一批骨干示范院校,建设了一批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优质资源覆盖半数以上学生。中职免学费覆盖近90%学生,助学金覆盖近40%学生;高职奖学金覆盖近30%学生,助学金覆盖25%以上学生。
  (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形成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职业教育定位,明确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类型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2)关于职业教育的宗旨和办学方向,就是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公民个人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3)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就是“高度重视,加快发展”;(4)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就是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5)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机制,就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官民并举、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依法治教;(6)关于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就是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实行现代学徒制,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7)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就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社会参与,不断完善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8)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9)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原则,就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理实一体、全面发展;(10)关于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就是分类制定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和生均经费标准,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学生奖助学金制度,不断加大政府投入,支持骨干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奖惩制度;不断完善“双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11)关于对外开放,就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标准,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实施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
  (八)职业教育发展对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一是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培养了近一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促进了社会就业、创业,成为青年人人生出彩的“金钥匙”,特别是全国和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香饽饽”。三是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的一个推进器。近年来,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上亿人次,培训进城的农民工达2000万人次,有500万农村新生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城镇工作,每年还有75万职业教育毕业生投身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每年近300万家庭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职业教育依然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城乡、区域以及院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吸引力也有待进一步增强。然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新境界。
  本次年会是在全国各条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热潮中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新蓝图、新愿景,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指导职业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类教育,它既是教育,也是经济,也是民生;它既能够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更能够促进就业创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国家将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产能合作;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这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和新的发展目标,都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是职教人的神圣使命。
  五中全会对教育提出的一个总要求就是“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求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创业,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五中全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要求,必须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
  二、创新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民办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因此,各地应该将民办职业教育作为新形势下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完善鼓励和支持兴办民办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已有的民办职业学校做大做强;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新建一批职业院校。要鼓励支持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和集团化办学,鼓励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积极举办职业教育,鼓励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继续举办中等职业教育,鼓励民办职业学校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民办职业教育资源。要壮大整体,做强个体,培育一批骨干示范院校;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要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兴办一批民办职业学校,鼓励东部地区和城市的社会组织及个人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兴办职业学校或捐资助学。创新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发展模式
  1.用终身教育理念重构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模式。民办职业院校办学必须从只面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服务转变到面向所有想从事某种职业、想转换某种职业、想提升职业能力的人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从单一的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面向社会构建开放的办学体系,面向行业企业建立开放合作的机制,面向多元化生源实行开放性的教学,面向终身学习需求建立开放性的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要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实行选修制、弹性学制和分层次组织教学,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促进职业教育供给的多样性,适应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通过开放办学及时应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注重提升发展质量。民办职业院校要在适度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多的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来,向内挖潜,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实现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
  3.从单一办学主体向多元主体合作办学转变。积极探索发展合资、合作、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院校;积极探索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办学机制和模式;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引入第三方评价;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实施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4.从注重面向城市服务向注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转变。
  5.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转变。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毕业生就业服务市场,积极为社会培养急需、适用的人才。
  1.要切实把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1)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职业院校应该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不断拓宽选修课覆盖面。
  (4)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形成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友好合作、创新务实等职业精神。要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
  2.按照需求导向原则,调整完善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要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职业院校要按照需求导向原则,结合自身优势,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有关专业,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要注重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和更新,使其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要围绕“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及时增设新专业,但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要紧密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要注重开设和发展民族特色专业。
  (2)要大力加强专业和专业群建设。要切实加强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职业院校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切实加强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要制定专业和专业群建设规划,深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实训装备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提高服务中国制造的水平和能力。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重视发挥民办职业学校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大胆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办学机制。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注重培养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技术技能人才。
  (2)重视发挥行业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各职业院校都要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3)专业教学要紧贴本专业服务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专业教学内容要及时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要结合院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职业院校要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要认真实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要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三)创新教育质量评价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职业院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教学文件,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要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民办职业院校要健全内部质量评价保证机制,实施对教学基本状态的常态监测,实现自我及时诊断,自主随时改进。要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职业院校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需要,积极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评价方式,包括第三方评价。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四)构建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今后新聘任的教师都应该有企业背景,至少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应在本专业相关的企业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同时要加大面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招聘兼职教师,提高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要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2.大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职业院校要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关教育机构、有关企业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推动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主动变革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3.大力提高实习实训装备水平。建立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装备标准体系。要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到2020年实现基本达标。
  4.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创新实验。有条件的职业院校都要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积极开展职业院校间、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间合作研究。职业院校要坚持用优秀科研成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开展改革创新实验。
  5.要加大专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要在积极争取政府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注入职业教育,建立混合所有制教育机构以及职业教育集团,提升专业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五)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1.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包括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数字化资源以及国际认可的标准、证书等。
  2.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与合作办学院校或机构共同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3.积极引进国外的教师资格标准,合作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可以引进国外专家到中国来开展教师培训,也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外接受培训。
  4.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积极“走出去”到国(境)外办学。特别是要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合作在国(境)外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三、积极推进民办职业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加快制定和完善民办职业院校章程,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随着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展开,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进入了综合改革的新时代。高职院校综合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学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高职院校治理的核心内容是参与性,即各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改革方向是由横向分权向纵向分权转变,由各利益群体的横向分权转为学校与院系的纵向分权,扩大基层组织的权力。高职院校应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形成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制度体系,根据章程和国家有关的法律实现依法治校。
  (二)坚持依法治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民办职业院校要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革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由管理学校向“经营”学校转变,既注重教育规律,又合理运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学校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民办职业院校要不断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学,诚信办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创立品牌。
  2015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