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作为大都市的上海未来我们如何“复制”顶尖工人

2015-03-04 19:46:00 东方网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长期以来都是全国人才聚集之地。以“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为特点的“上海工人”,在全国赫赫有名,历来是高技能人才的代表。然而近年来,“技工荒”却成了每年不得不面临的尴尬,决定“上海制造”成功转型“上海智造”的技术工人队伍出现了严重紧缺的现状。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长期以来都是全国人才聚集之地。以“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为特点的“上海工人”,在全国赫赫有名,历来是高技能人才的代表。然而近年来,“技工荒”却成了每年不得不面临的尴尬,决定“上海制造”成功转型“上海智造”的技术工人队伍出现了严重紧缺的现状。

  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上海迈向全球国际化大都市的路途中,离不开“咱们工人有力量”。而如何尽快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找出“复制”顶尖工人的方法,成为了本届全国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破题1
  首要是建立多元职业培训制度
  “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要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技能人才队伍,需要从观念、投入、制度、教育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在其看来,首要便是建立灵活多样、开放多元的职业培训学习制度。
  上海市总工会的调查显示,有超过20%的受访职工“不知道”或认为企业“没有”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鼓励措施;24.5%的受访职工认为工资收入未与技能等级挂钩。
  “目前许多劳动者都有参与职业培训、提升劳动技能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学制单一,过于封闭,导致难以入学。”胡卫指出,美国社区学院实行开放式、多元化、灵活性的模式招生,98%的社区学院不举行入学考试,对招生对象也没有学历要求,课程长短、学习时间可由学生决定。上海可以借鉴该模式,建立灵活开放的学制,将职业教育的对象从中学生扩大到成人,包括大学毕业生、城镇在岗、转岗、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其次,是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胡卫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质量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类型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层次不齐,生源质量、教学质量、社会认可度不高,普遍缺乏与企业深入合作、服务企业技术改造的能力。对此,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院校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大多数教师从校门走向校门,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企业经历,不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应积极支持教师到校外企业参与实践锻炼,让其了解所教学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等现状及发展趋势,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最后,胡卫着重指出,要建立职业准入制度以及与技能水平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行业收入差距,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消除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歧视性政策;要在全社会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用素质能力资格替代唯文凭学历的评价观。
  破题2
  “四步阶梯”给出上升空间
  “脑子好的读书,脑子不好的动手?”“我们传统的教育体制这样粗放,把动手和动脑完全用分数割裂,结果把家长都吓坏了,成绩好的就算想学技术也不敢学。”全国人大代表严诚忠说到当下“顶尖工人”的日渐稀缺颇为激动,直言教育出了问题。
  严诚忠的另一重身份是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有过多年海外执教经历,长期研究宏观经济、教育改革与人力资源课题,当了两届代表,连续几年呼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去年全国“两会”上,他递交书面建议再度呼吁为打造“专业工人”而重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随后好消息传来,教育部表示,要将全国高校中的近半转型试点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对此他非常振奋,顶层设计在理念上终于跨出了第一步。
  按照他的解读,未来高等教育将划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大阵营,其中技能型高教将设置一个完全独立的发展体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和工程硕士,如果未来你选择当工人,人生的四个阶梯已经帮你设计好了。”严诚忠认为,四大阶梯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改变了过去一旦放弃考大学人生从此被社会边缘化的命运“单行道”,是社会根据对人才的需求作出的科学分流,“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流,而是依然给你纵向上升空间,即便你选择当工人,也仍然可以有机会拿到硕士学位,甚至攀登社会的金字塔尖。”
  严代表坦承,要让社会接受这种眼下还是非主流的人生发展轨道,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需要政府有周密细致的配套细则来排除推广的障碍。他认为,就现实而言,这种设计在眼下至少为两类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回不去的“农二代”,二是所谓的“学渣”。他说,所谓“学渣”只是一种网络式调侃,事实上教科书意义上的“学渣”往往在其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才能,或许就是技术工程领域的“学霸”。“这两类人如果能走上高等职业技术培养的专业化道路,未来的顶尖工人、专业工人一定会从中诞生。”
  未来,专业工人会成为最抢手的人才。严代表指出,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只要与产业紧密结合,一旦回流到中小城镇将大有作为。
  破题3
  来沪人员应成“新工人”
  如今,来沪从业人员已经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劳动大军,他们中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和结构比例与上海市户籍的从业人员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由于来沪从业人员主要从事的就业岗位可替代性强,职业稳定性差,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往往均无提升技能的迫切要求,积极性难以调动。
  “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大量农民工只能聚集于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难以融入城市。”胡卫指出,上海应积极设置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基地,让农民工学到技术,拿到证书,把农民工打造成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对于农民工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产业结构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胡卫指出,企业作为用工主体,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鼓励大型企业自身创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重点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
  破题4
  给技术工人优势薪酬
  为什么社会上民办职业教育会因为一个“挖掘机”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因为市场有需求而政府责任缺位。连续多年上书呼吁政府应为职业教育“埋单”的沈志刚代表回答了严诚忠代表关于“动脑和动手”之问:好学生不想学技术,那是因为得不到相应的收入和地位。
  沈志刚认为,一些政府部门从根本上来说,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一个能为产业发展服务的职教体系还远未建立。同时,蓝领工人收入相比白领仍然偏低,企业一线工人月工资三千元的大有人在。
  沈代表认为,假如现在还不能推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现代新型产业规划,并且配套技术人才政策,我们将失去这一轮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对上海这座要争创科技创新中心的超级大城市而言,产业转型不可能仅仅依靠少数研究型人才。沈志刚认为,未来上海产业升级转型亟需两大类人才,一是新技术研发高端人才,二是新兴产业的高技能专业工人,两者缺一不可。
  培养专业产业工人群体,政府责任如何体现和担当?沈志刚认为,关键是政府要舍得花钱敢于投入,要为技术工人的成长提供一个理论学习和技术实训紧密结合的公共平台,要及时引入国际上最前沿的新技术培训体系,要给技术工人充分的职业晋升空间和具有优势的薪酬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