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举办的首届中青年论坛上,青年学者于明潇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效果评估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评委的浓厚兴趣。因为就在一个多月前,中国青年报一篇《中职中央财政资助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的报道,反映了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职课题组对于中职资助政策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争议。于明潇的评估报告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我国已形成了受益群体规模巨大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对促进中职学生完成学业,减轻就学期间经济压力效果明显,并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评价。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需要适当提高标准、扩大资助覆盖面、严格监管资金安全等问题。
5月4日,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举办的首届中青年论坛上,青年学者于明潇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效果评估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评委的浓厚兴趣。因为就在一个多月前,中国青年报一篇《中职中央财政资助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的报道,反映了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职课题组对于中职资助政策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争议。于明潇的评估报告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专家评委对于评估报告的看重,是因为报告并非于明潇的一个人的研究课题,而是来自她曾经供职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所承接的教育部委托课题。为了形成这份评估报告,去年,评估组以省为单位,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1个市、133个县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实地调研了12个省、41个县市和98所中职学校,走访了19家企业,因此评估报告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通过评估发现,我国已形成了受益群体规模巨大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对促进中职学生完成学业,减轻就学期间经济压力效果明显,并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评价。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需要适当提高标准、扩大资助覆盖面、严格监管资金安全等问题。
资助体系促进中职发展
据统计,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了中职国家资助政策补助资金110.1亿元,其中免学费补助资金93.7亿元、国家助学金16.4亿元,两项资金占中央财政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42.4%。全国有87.9%的中职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40.2%的中职学生享受了国家助学金政策。
据评估组调查,82.3%的样本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资助工作管理小组,97.6%的学生办理了中职资助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助学金的资金安全。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央补助资金实行了预拨制,在足额的同时做到了及时。大部分省市都能做到资金的足额配套,但也有24.3%的县没有落实配套资金,其中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为10.5%,中、西部地区没落实的比例更高一些,分别为36.7%和25.7%。“中部地区国家和地方的配套比例为6∶4,高于西部的8∶2,所以落实起来更难,形成了明显的中部塌陷。”于明潇解释。
2012年国家资助政策调整后,一些省市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了免学费的标准,扩大了资助范围,延长了免学费年限。例如广东省在每人每年2000元免学费的国家标准之上,执行最低每人每年2500元的标准;内蒙古、浙江、重庆等省市对所有中职在校生实行了免学费;青海将3年以上学制的学生也纳入免学费范围。
评估组认为,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体现了教育公平。免学费政策实施后,增强了职业教育对困难家庭学生的吸引力,辍学率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辍学率为5.1%,较2012年降低了4.6个百分点。调查中86.2%的受资助学生表示,国家助学金政策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能够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中青报援引北大教育财政研究所的调查中,呈现了这样的观点:“东部一些产业发达、地方财政不错的地区,实训条件很好的中职学校,由于一些政策上的限制,无法招收想就业的外来学生,只能关起门来办升学。”而评估组的调查,却得出了与此不同的结论,认为国家资助政策促进了中职学生跨地域就学就业,有利于城镇化。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地域性流动现象比较普遍,地市内放弃本县中职学校到市内学校就学的比例为31.7%,省内跨地市流动就学的比例为24.3%,跨省流动就学的比例为5.7%。流动的学生中,85%以上能够在就学地或经济更好的地方就业,从而实现在城镇稳定生活就业。
调查还发现,免学费政策增加了部分中职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收入。政策实施前,一些地方实行学费收入统筹,一部分学费被挪作他用。政策实施以后,各地免学费资金基本做到足额拨付,即使有的县无法配套,也能将上级资金足额拨付学校。由于免学费资金有着明确严格的使用规定,保障了学校经费使用的规范性。
“中职国家资助政策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关键措施,它还使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迅速提高。如果没有资助政策,中职的吸引力肯定不如现在,招生更成问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张昭文在论坛上肯定地说。
补助不给谁让学校作难
国家资助政策对城市学生的资助比例有着严格要求,一般在5%至10%。而中职学校城市贫困生的实际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数值,达到50%以上,这就造成了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条件即使比农村户籍学生更差,也无法享受补助。另外,免学费政策覆盖的学生比例已经达到87.6%,交费群体成为极少数,补助不给谁让学校很是为难。“还有的学生,去年家里在农村县里,今年一搞城镇化变成城市的区了,家庭经济情况其实没有改变,你说应不应该享受资助?”于明潇反问。
三年级学生免学费政策也被媒体呼吁了多次。政策规定,三年级学生只享受50%的免学费标准,另外一半要通过顶岗实习由企业来支付。记者采访中就听到过多位校长诉苦:学校难以向实习企业收取这笔钱,一方面企业支出这笔钱师出无名,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法为企业开具发票。所以在实际运作中,三年级学生的一半学费,主要由企业通过扣发学生顶岗实习补贴来向学校交纳。而像护理等专业,学校不仅收不到实习医院的学费,反而要向医院支付实习费。
另外,免学费政策也没有明确特殊学制的实施标准。一些专业,如医药卫生、交通运输等,基础学制为4年,财政条件好的地方,参照二年级或三年级学费情况给予全部或部分减免,而多数地方政府都没有做出相关规定,由学校自己想办法解决。
对于财政的补助标准,评估组所走访的学校,有68.4%的校长认为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不够用。校长们表示,这一标准仅够学校水电气、劳务差旅等日常运转,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还需要大量投入。
而即便是2000元,也有很多地方没有达到。各地确定免学费补助标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国家政策标准,统一为2000元;另一种是根据原来学校的学费标准给予补助。从调查数据来看,有47.3%的学校免学费标准低于2000元。实行免学费政策后,一些地方政府对中职总的经费支出没有增加,免学费的地方配套资金挤占了以往财政对职业学校的投入。
这一点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占山感到十分痛心,“一些地方用免学费配套代替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经费反而减少。所以我认为,实行中职免学费应该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明确中职学校办学的投入标准”。
“提标扩面”完善资助政策
“资助的政策取向是倾向公平,但也有很多人质疑政策的效率,以及投入与产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过去是给到学校,现在则直接给了学生,这种投资流向会不会降低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效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研究中心邢晖向于明潇提出问题。
于明潇认为,资助政策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首先要“提标扩面”。他们调研发现,多数省份中职学校沿用的是十几年前地方物价局制定的学费标准,以此为基准制定的免学费标准无法满足办学所需。因此建议中央与地方分担的免学费标准要不低于每人每年3000元。此外,于明潇还发现,“地方政府和学校为了甄别免学费政策范围外的学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消耗可能比把钱补给那百分之十几的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还要多”。因此建议,将中职全日制学生全部纳入免学费范围。按照现行2000元的标准测算,免学费全覆盖中央财政需要增加支出约11.6亿元。她还建议对三年级及以上学制的学生,免学费标准和规定与一、二年级相同。
其次要合理安排资金拨付时间和方式。目前中央财政资金已经实行了预拨,但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却还无法做到每学期开学前足额拨付到校。助学金的拨付,她建议要按月拨付,实现对受助学生按月补贴生活的作用。由于中职生流动性比较大,国家资助政策还需要明确对学生异动情况下资助资金的使用方法,对一学期内在校时间不超过两个月的学生,免学费资金和助学金要收回专户滚存使用。
再其次要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制度。给与奖相比,奖更能激发积极性。国家资助政策对实现教育公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却无法体现出学业水平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因此建议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对优秀中职学生进行奖励,形成国家资助政策促公平,国家奖学金制度促效率的有机结合。(记者 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