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何谓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从重量转变到重质,实现产品从低劣向优质的转变,通过结构优化调整缓解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2007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精准供给、有效供给是实质,四大要素是手段。供给侧改革,增加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有效供给,也是职业教育的重大命题。
今年下半年,“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何谓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从重量转变到重质,实现产品从低劣向优质的转变,通过结构优化调整缓解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2007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精准供给、有效供给是实质,四大要素是手段。供给侧改革,增加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有效供给,也是职业教育的重大命题。
首先,职业教育存在供给问题。全国现有1.33万所职业院校,基本实现了高职院校布局遍及每个地市、中职学校布局遍及绝大多数县区。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3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人口的60%以上,特别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从业人员有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已成为高素质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毋庸讳言,科学教育理念还未牢固确立,社会上仍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技术技能人才得不到应有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有些还没有落实到位;职业院校布局不尽合理,办学规模不够经济;没有进行人才需求市场细分,还有相当多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雷同,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不对接;人才培养标准滞后于产业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精神与岗位需求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迟缓,导致用工荒、技工荒现象频频出现;培养模式不符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但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还很不够,校企合作呈现“一头热”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宣传不够,社会缺乏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认同和支持;有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办学需要,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生产性实训条件不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供给侧改革思路。
其次,经济改革取向供给侧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也必须供给侧。伴随多年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现在有相当多的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大超出了需求,特别是建筑类产业的供给能力甚至已经越过资源和环境警戒线。在中国高速增长的 GDP 背后,有很多产业是以有悖经济成长逻辑的方式在发展,这种发展越过我国客观国情约束,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拉升工业比重,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供给侧改革就是实现产业结构由“重”到“轻”的转变,就是要让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更好地流通起来,进入到产业升级的管道里,让产业升级“热起来”。其中人的要素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减少专业不适应、素质不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促进产业优化调整、提质升级后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匹配。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既要瞄准高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能完成复杂生产任务的人才,能满足产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又要补齐短板, 利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就业导向、专业设置灵活的优势,及时发现现在和将来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补上产业人才需求短板。
职业教育适应、服务和引领新常态,就要着眼供给侧改革,实现高效、高质、精准的职业教育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