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研究 >

马树超: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举措

2015-01-15 17:12:00 教育部 马树超 责任编辑:优墨
分享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在优化发展环境、创新职业教育、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对职业教育新要求的重要会议: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刷新纪录,全球互联网用户排名第一,劳动力总量、人口红利和生源数量下降,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这些都要求优先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突破性新举措。

 
    一、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成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体现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时代特点
 
    《决定》将“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四大任务之一,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规更加健全,相关标准更加科学规范,监管机制更加完善。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更加健全。全社会人才观念显著改善,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这体现了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作用的改变,体现了从“政府主导”向“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转变的时代特点。
 
    所谓“政府推动”,就是要“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保障。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自身的“弱势”地位,“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一直难以落实。例如,1996年《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经过18年的努力,到2014年仅有14个省份出台了标准,全国过半省份依然没有结果。职业教育地位的弱化,还反映在生均财政投入的弱化,同样是普通高等教育,高职生均公共财政经费明显低于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地方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为14296元,是地方高职高专学校的1.8倍。此外,企事业单位用人观念也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例如,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公务员招考中,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所有招聘职位都要求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
 
    事实上,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很可能偏离社会需求。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要具有中国基因、中国元素和中国思维。当前我国正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21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渗透、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的变化加快,社会需求日新月异,快速满足社会需求的新生业态发展迅猛,如网购业、快递业、软件打车等。为适应不断变更的社会需求,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实施市场化改革,依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力量,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政策法规是重要保障。当我们面临廉价劳动力时代结束的时候,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愿望必然会迅速增加,正如中国肉牛产业科技先锋山东布莱凯特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2013年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没有招聘到毕业生,学院领导对企业老板说,“你不能等到学生毕业时才来招聘,你得提前介入参与人才培养。”而当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意愿增强、企业员工参与兼职教学增加的时候,加强规范建设就成为一个重要工作。德国《培训师资质条例》就明确要求企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人员的入门资质,包含职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格素养等。
 
    二、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突破性举措,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要求
 
    《决定》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2020年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总任务,强调要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终身教育理念。
 
    《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是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的重要举措,能够彻底打破职业教育是成才“断头路”的原有局面,引领社会摒弃职业教育是“次品”的旧有观念,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探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早在1965年,美国教育家费依屈克(H.A.Foechek)就预言:“在将来某一时候,大学本科水平上可能至少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学士学位教学计划——科学类(science)、工程科学类(engineering science)、工程类(engineering)和工程技术类(engineering technology)。”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区域产业升级和学生发展要求,建立了新型的传统大学的替代性机构,促进了非传统大学的发展,如法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立的技术学院,德国70年代初期发展的应用科技大学,澳大利亚70年代初期建立的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瑞士90年代末期建立的应用科学大学,等等。这些机构差别很大,但其共同特点是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升级需要,鲜明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
 
    在我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有必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决定》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建议推动高职专科院校部分优秀专业“增量试点”。高职院校尤其是以国家示范院校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高职院校群体,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已经形成了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关系、“双师”的理念和机制、紧跟市场的观念和体制等,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以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他们不仅可以向自己同类院校或专业示范,也可以向各个层次的专业教育示范”。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在“经济欠发达、发展加速度、人才需求旺、本科教育缺、高职有基础”的中西部地区和三线城市,选择当地产业发展急需、高职专科有优势、本科教育接不上的专业,率先探索高职本科专业教育,使其成为创新发展高职教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力量。例如安徽省阜阳市人口超过1010万,只有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专科学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本科教育严重短缺。而在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这样人口规模的地区会有多达20所高等院校。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等教育需求旺盛、高职教育有基础的地区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对我国西部开发、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和“新四化”协调发展,功德无量,意义深远。
 
    三、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突破性举措,体现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特征
 
    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迫切需要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进程中,实现由办职业教育向管职业教育转变,由职业教育管理走向职业教育治理。《决定》提出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重要举措,符合新时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决定》明确提出,“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同时,“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等。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缺乏办学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既缺乏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更缺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话语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亟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提升职业教育的话语权。
 
    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决定》要求“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制定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界定了学校内部各种组织机构的权责。比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制定章程,明确规定院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专业设置工作委员会等院内机构的组织架构、权利义务。同时,学院依据章程,撤消制度33个,改进完善制度137个,新制订制度31个,进一步规范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提升了治理能力。
 
    《决定》同时提出,“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校长是教育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学校办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履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国际上,关注教育的专业化,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专业属性开始,延伸到校长。比如,美国多个州就实行中小学校长的任用资格制度,在学历、经验、专业培训等方面给出明确规定。而制定职业院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更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理念,推动实现校长由行政权力本位向专业能力本位转变,逐步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校长遴选、使用、评价与培训制度。
 
    四、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职业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意义
 
    “走出去” 日益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2013年,我国企业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规模由2002年的27亿美元飙升至901.7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371.4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文化“走出去”也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以孔子学院为例,至2013年,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全球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85万人,开办各类汉语教学班4万班次,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约2万场,参加人数达千万人次。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如何使这些“走出去”能够走稳、走好?
 
    对此,《决定》明确给出了现代职业教育应予的贡献: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同时,“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积极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
 
    当前,在为大型企业海外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职业院校正积极探索“走出去”发展模式。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院校合作培养留学生,将东盟元素融入课程教学,面向东盟国家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在玻利维亚圣西蒙大学开设孔子学院,标志着我国职业院校承办孔子学院迈出新步伐,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同时,职业院校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北美、欧洲、大洋洲、亚洲的12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和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国际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共享国际合作办学资源,实现国际间“学制互通、学分互认”;同时,在芬兰、荷兰建立2个海外职教中心,每年派遣教师到各合作教学点讲学;建立“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芝加哥校区”,从2013年起与芝加哥市立大学联盟合作招收美国本土高中毕业生。
 
    五、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突破性举措,反映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特色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群体涌现和协同融合深刻影响着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十八大明确把信息化作为“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2013年中国网民规模为6.18亿,是2003年7950万的7.8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2013年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提出未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还将继续加强,推动中国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深化。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带动了工业化发展和社会转型。构建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是“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的应有之义。《决定》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提高信息化水平”,需要注重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注重拓展信息化在政府决策、学校管理、专业教学等方面的功能。一是对职业教育决策提供支撑作用,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发布数据,更好的利用信息辅助决策,提高决策效率与决策质量,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二是对职业院校管理提供平台服务,依托信息化加强对院校工作质量的常态监测,建立数据仓库,逐步完成从数据整合、分析、挖掘到展示的完整链条,可以有效助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对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供管理功能,使职业院校能够全面、实时掌握人才培养的过程信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是简单的手段的改变,而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学校和教师都应全方位认识这些变化,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为例,教育部门开始注重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职业发展管理平台”两个大数据平台作为项目建设监控和验收的支撑,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特征。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提高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推进教学改革的新阶段。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对900多名教职工进行现代信息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测试。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网络资源应用为驱动,探索常规教学网络化、实践教学“虚实一体化”和公选课完全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创建了灵活的网络教学与考核形式,学生借助网络可在不同地点、时间完成学习和训练。网络教学试点班学生综合成绩提高37%、自主学习能力提高70%、合作能力提高68%、表达能力提高65%、沟通能力提高78%。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已经明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期待下一步各项任务、举措能够得到准确、有序、协调地推进,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强调:改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我们有主张有定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2-18.
 
    [3]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2-27.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号,2014-**-**.
 
    [5]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1-15.
 
    [6]王铁军,周在人.给校长的建议——101[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9]李曜明,张婷.中职生均经费标准何时落地[N].中国教育报,2014-04-22(1).
 
    [10]王继平,黄怡心.德国《培训师资质条例》及其新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4(4).
 
    [11]祁欣.当前企业“走出去”形势分析[N].经济日报,2014-06-03.
 
    [12]查建中.专业教育应面向职场[N]?.光明日报, 2014-03-20.
 
    [13]杨金土.本科院校办好高职与本科教育的类型结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2(1).
 
    [14]王琴 ,马树超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策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