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研究 >

职业院校“升格”何时才能不再是新闻?

2015-12-04 11:07:00 鲁彬之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编者按:教育部批复“同意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整合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教育资源,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文件公布后,微信群内有不少议论,支持者有之,调侃者有之,持不同意见者有之。这让我们想起了本微信2015年5月25日的一篇文章——职业院校“升格”何时才能不再是新闻?

  近段时间,关于职业院校“升格”的话题异常火爆,报纸、电视、网站、微信等各种媒介,学校教师、专家学者、社会人士、主管部门等各方人士,见仁见智,频繁交锋,甚是热闹。支持方认为,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需要、职业院校具备实力、社会各界热切期盼的大背景下,高职变本科、中职变高职势在必行、恰逢其时。反对方指出,在国家政策限制、职业院校实力不足、应用本科转型在即等现实条件下,职业院校“升格”大可不必、多此一举。

  树欲静,风不止。职业院校“升格”话题由来已久,但真正形成声势、愈演愈烈,还是最近几年。一方面,部分示范(骨干)职业院校通过建设,自身实力明显提升,已超过部分刚升格的应用型本科、“三本”和民办高职。在他们看来,部分民办院校和普通专科凭身份和政策,就可顺利“升格”,变身为应用技术大学和高职,从而成为职业教育教育的引领者;而自己仅仅因为身份问题,而不能“升格”,情何以堪?另一方面,从教育发展大势看,职教仍属弱势群体,社会地位较低,影响力和吸引力较差,政策支持力度不强,生存空间狭小;“升格”可使职业院校快捷地改变生存现状,又可提高经费拨款标准、保证充足生源、提升院校级别;与其坐等,不如拼上一把!因此,职业院校“升格”也就见怪不怪了。
  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与职业院校“升格”相对比,普通中小学评上示范校,却是为了办得更好,而不是为了升格干大学和中学。那职业院校建设“示范”,为什么不能安于“本行”,却要积极“升格”,症结何在?在职业院校“升格”新闻的背后,看似是职业院校自身的冲动,实则是政策导向使然。笔者认为,如果示范是为了带头升格,从而成为类型教育的特点,才真是天大的悖论,更是职业教育无尽的悲哀!因此,应该尽快建立职业院校的评价标准,完善相应政策法规,让从中职到应用技术大学的各个学校真正按类型教育特点来办学,安心干好本行,并让学职业教育的挺起胸膛,才是当务之急。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评价标准是任何学校办学都要遵守的准则。职业教育既然是一个类型的教育,职业院校的办学标准就要包括师资、实验实训条件等硬件标准,更要包括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等软件标准,还要有家长、用人单位、行业、第三方等社会评价标准。要用明确的尺度对所有学校进行衡量,无论是转型在即的应用型本科,还是刚刚踏上“升本”班车就吵嚷着“关门开车”的个别高校,抑或是“明修职教栈道,暗渡升格陈仓”的其他学校,都要对照标准进行建设,而不是不分良莠,一哄而上。同时,评价标准也会让部分职业院校知难而退,安于发展专科层次和中等职业教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是一项系统而伟大的工程。在职业教育类型内,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等每一种层次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都需要政策法规进一步界定。同时,在由低及高的层次晋升上,也要通过一系列刚性的政策加以规定和限制,而不是使用“原则上”、“一般”等模糊字眼,给人以想象空间、回旋余地。一句话就是,不能给那些“左顾右盼”、“心猿意马”的人以可乘之机,而是给那些“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学校以广阔空间,从而真正把资源配置、工作重心、考核机制聚焦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上来,使办职业教育的人都能安心、从容、认真地做好自身所该承担的职业教育发展职责。什么时候职业院校“升格”不是新闻了,职业教育的好新闻就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