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海南农林科技学校:课堂搬到离农民最近的地方

2015-02-26 20:14:15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课堂搬到离农民最近的地方,通过村官班把学校的资源有效地向农村辐射。以乡镇或村委会为单位设立教学点,以学生的生产基地为实践教学基地,让农民不需要出家门就能学习技术。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和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喜气洋洋的羊年春节到来,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校长李芳伟却没有闲着,他要趁这两天的工夫去看一下他曾经带过的村官学生们,看看他们带领农民把生产和生活安排得怎么样。2月20日,在记者的要求下,他答应带记者去海南省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委会看一看。

  海南岛下午的阳光有些猛,照在身上暖暖的。穿过一片浓绿的椰林,在一栋村民盖的三层小楼下,我们见到了一位留着平头、皮肤黝黑的黎族汉子,脸上挂着朴实的微笑,他就是什进村的第一书记高照。作为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村官班2008级的学生,他把所学的种植养殖技术用在帮村民致富上,干得有声有色。
  “到我们村的小西红柿地里去看看吧,今年的挂果很多,味道比以往都好。”高照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发出邀请。我们跨过灌溉用的沟渠,来到一垄一垄的小西红柿地里,看到一簇簇的圣女果鲜亮欲滴,在村民搭起的棚架上仿佛对着我们微笑。
  “这样高品质的小西红柿要是卖到北京去,起码8到10块钱一斤。”李芳伟说,“在我们这里只要3到5块钱左右,只要运输能保证,农民肯定是能赚到钱的。”高照补充道:“主要是品种好,很少打药,安全环保,城里人都喜欢到我们这里来采摘,我在学校学到的那些知识可管用了。”
  记者了解到,基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村官班”教学模式,是2008年3月李芳伟主持学校工作后,为了打破农村职业教育的被动局面,结合新农村建设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需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三农”状况和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起来的。从2008年9月秋季第一批学生开始,学校已在全省9个少数民族市县98个乡镇或村委会开设教学点,培养了1万多名双带头人村官班学生,得到了农民朋友的普遍认可。
  “农民渴望学习文化技术却又不能离开家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教学模式必须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师面对的不是对农业一无所知的孩子,而是有着丰富生产经验的农民。”李芳伟深有感触地说,海南的地区差异性导致了各地的农业结构不尽相同,生产季节和周期也不一样,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还有,农民最关心的是学到的知识能不能变成实际的效益。
  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课堂搬到离农民最近的地方,通过村官班把学校的资源有效地向农村辐射。以乡镇或村委会为单位设立教学点,以学生的生产基地为实践教学基地,让农民不需要出家门就能学习技术。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和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我最大的梦想!”李芳伟这样对记者说。(记者 黄蔚)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