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拿起手机,就能上下自如地操控一个小人在屏幕上翻腾跳跃各种障碍,如果技术娴熟,不出几分钟,就能轻松过关。这不就是当年风靡一时的超级玛丽升级版嘛!没错,可它最大的不同在于游戏中的背景、障碍物的模样早已替换成各种体育用品大品牌的LOGO。巧妙之处莫过于游戏者在过关中,已不自觉接受了品牌传播的信息。
只要拿起手机,就能上下自如地操控一个小人在屏幕上翻腾跳跃各种障碍,如果技术娴熟,不出几分钟,就能轻松过关。这不就是当年风靡一时的超级玛丽升级版嘛!没错,可它最大的不同在于游戏中的背景、障碍物的模样早已替换成各种体育用品大品牌的LOGO。巧妙之处莫过于游戏者在过关中,已不自觉接受了品牌传播的信息。
原来,它就是在日前结束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银奖的作品。深职院毕业生刘晓圳团队,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层层选拔,从全国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大学生创业者队伍中脱颖而出。
这个奖项,是全国高职院校参赛团队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全国也仅有3个获此奖项的高职团队。
创业精神:
精神塑造是创业教育的“重心”
“我对游戏情有独钟,所以我会玩!”晓圳开着玩笑。凭着个人喜爱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会玩喔”这款手游项目应运而生。今年初,刘晓圳带着这个“科技玩意”与同学程晓诗、张文翔、吴重贤共同创办了深圳市烈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正式入驻学校学生创意创业园,成为第6批入孵企业,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深职院,像刘晓圳这样满腔热情的创业者层出不穷。近两年,该校孵化项目中涌现出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服务供应商“纸有创意环保纸制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林煜茂,以微商一体化平台赢得多轮投资的“芯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潮新,打造最迷你主机实现智能家居生活的创客达人朱瑞琴等一批优秀创业者。
一所高职院校,为何能涌现出如此多的创业者?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校积极应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以“专业+”和“课程+”应对“互联网+”,打造复合育人平台,实施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蒙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练就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校方领导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培养几个多么伟大的企业家,而是希望若干年后,我们的校友中能涌现出一批的优秀中小企业主。”所以,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放在首位。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深职院从上到下都在积极为同学们营造一种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校内外联动的创新创业育人平台。
“好的创业教育可以让每个学生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质。”学校表示,“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创业者,只要能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心中种下创新意识和创业理想的种子,在适合的时机,适合的土壤里长出坚实的果实。”
全员普及:
人人有接受创业教育的机会
《专卖店设计--“潮戏香楚”品牌连锁专卖店整体设计》是潮州潮戏香楚有限公司委托深职院艺术设计学院设计的店铺项目。学校专门将这一项目设计成项目化课程,融入到“专业+”和“课程+”的复合课程体系中。
目前,学校已建成像《专卖店设计》这样的项目化课程55门,《创造力的挖掘与培养》等创新创业课程46门,并结合教学实际,形成了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预科教育、创业职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四个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这也是一个从普及开始,分层筛选,再到适者培养的育人过程。让每个学生惠及其中,正是深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
“要是没有乔方老师的咖啡拓展课,就没有我今天与创业的结缘。想当初,我就是奔着有免费咖啡喝去的。”这个充满好奇心的李光权,如今已是深圳市咖农咖啡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谁能料到,在乔方老师生动的课堂里,这个学生真的爱上了咖啡文化,并通过乔老师结识了中国精品咖啡协会(香港)总裁王建涛,体会到了咖啡背后的价值。从此,他带着小伙伴们走进了学校创意创业园,有模有样地做起了精品咖啡生意。
深职院还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优势,构建 “721”创业课程结构。即70%为实践学习,由学生组成团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项目,动手实干,从实践中总结学习;20%是分享交流,建立师徒机制,由创业导师面对面、个性化的对学生团队进行实践指导;10%为课堂理论学习,根据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由教师统一集中进行专业理论讲授和培训。
实践孵化:
为创业种子选手“开小灶”
“创业教育不能完全在课堂内进行,只有通过不断创业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创业者。”创业学院一位创业导师如是说。
“创意创业园是创业教育的游泳池,只有在游泳池里学会了游泳的基本技能,才有可能到波涛汹涌的商海去搏击。”作为“创业小鲜肉”的实践课堂,校方如此定位创意创业园。
刘晓圳目前就在学校西丽湖校区南门临街的学生创意创业园里接受着孵化,这里同时容纳着54个创业团队。每个房间里,有着一群与刘晓圳一样追求创业梦想的年轻人。
园区自2010年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孵化6期150个项目,成功孵化出园项目96个,孵化存活率达到60%,年均营收2800万,年均带动500多人就业。
2013届毕业生黄佳尊也同样在这里享受过“小灶”。作为第4期创业园的成功孵化者,黄佳尊团队所创立的阿瑞斯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已小有名气。“学校创业园的孵化,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前期经验,同时办公零成本让我们不再担心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黄佳尊虽已离开创意创业园一年了,仍在回味那段“孵化时光”。
如今的园区在不断摸索实践中早已实现了“四化”:所有入园孵化项目100%实现工商注册、独立法人;100%创业指导专家化,每个在孵企业都配备至少一位来自专业领域或实战领域的创业导师,提供专业指导;100%经第三方专家委员会评审,答辩评选公开化;整合资源,提供贷款申请、经营会诊、培训指导等服务的全程化。
服务保障:
为每个想创业的人谋“福利”
2012年9月,深职院创业学院正式成立,系统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复合互补,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在创新人才培养内涵上,学校特别注重打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让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大学文化。同时组建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全方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扶持创业政策引导上,学校先后设立创新基金和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参加专业竞赛。
创业社团的组建为创业学子打开创业的窗户。电子精英训练营的第一任女会长朱瑞勤,现在已是智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的CEO了。她带领的团队所制造的移动硬盘大小的迷你智能主机,在“双创周”上获得深圳市长点赞。
“如果没有社团里的锻炼,也就不会有我们的公司,更谈不上让我得意的产品。”如今正在学校第6期创意创业园孵化的朱瑞勤深有感触,“电子精英训练营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和契机。”
像朱瑞勤这样,深受社团“熏陶”的学生还有很多。李光全、陈颂文……一批创业学子都经历过社团的打磨。近年来,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创建各类创新和创业社团。目前,全校正式注册各类学生创新社团达到155个,拥有会员12500多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0%。学生社团创业就业促进会现有会员600多人,组织策划“创业启航”等系列活动,每年为在校生举行创业讲座和沙龙40多场。
首届深圳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会(简称“创交会”)也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交流展示平台。今年上半年,首届创交会在深职院上演, 29家专业机构合力、48家创投机构融资、40余所境内外高校支持、35名创业导师坐诊、6位创投精英论道、18个专家评审点评、10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齐聚该校,碰撞出了一场人才、智慧、项目、资本的立体化多方位多触点交流盛宴。
“深职院就是我创业梦想启航的地方!”说到创交会上的大赢家,汽车学院毕业生林潮新可当之无愧。“我的主推项目微商推荐购物平台终于完成天使轮融资了!”上海芯果科技创始人林潮新在创交会上接受了民间投资人注资350万并当场签约,他的创业资金有了着落。
此外,学校还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创业学院产学研用指导委员会”,聘请来自政府、行业、企业以及高校的专家,为人才培养把关指导;按照麻省理工学院建设标准打造的深圳Fablab(微观装配实验室);与深圳百旺创意园、深圳大学城创业园、深圳市微游汇孵化器、创意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形成互补对接的孵化模式;与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科创委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学生创业提供“绿色通道”和奖励补贴、专家会诊、项目推广等“一站式”服务。
深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成绩也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和示范效应。学院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2010)、深圳市“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2011)、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5)、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5)等多项荣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在这样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深职院致力于培养一批像刘晓圳、朱瑞勤这样有专业、接地气的草根创业者,只因热爱,就能全身心投入创业的大潮。只要有梦想,谁都能站上创业的舞台,在自己的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