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毛泽东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015-09-09 18:14:53 鲁彬之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体现着丰富的职业教育内涵: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体现着丰富的职业教育内涵:

  第一,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教育。毛泽东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中国人民的普遍感情,他追求的是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平等、自由。追求受教育权的平等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始终倾力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毛泽东早年创办的工人夜校和进行的“新村实验”都是大众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又确定了新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在毛泽东的心目中, 人民群众始终占有至高无上的位置, 他反复强调工农群众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创造条件。1957年3月,他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农村学校建设时,强调办戴帽中学(即小学增设初中班)是一种好办法,“中学办在农村是先进经验,农民子弟可以就近上学,毕业后可以回家生产。”他认为,“这些学校主要是解决农民生产劳动中需要的知识,……戴帽中学的这个帽子不要摘掉,有条件的要多戴一点,学校应该分散在农村里头,摘掉是不好的”。他还提出要调整助学金,强调在农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使百分之七八十的农家子女能享受助学金,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困难。并强调助学金应按照学生困难情况发给,不能作为奖学金的性质。正是由于这种近乎于行政命令的做法,使得毛泽东在建国后不长的时间内,在一个一穷二白、文盲充斥的国度,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 使工农群众受教育的愿望变为现实,扫除了几千万文盲,培养了大批工农干部和建设人才。
  第二,面向社会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相互促进的学用一体教育。毛泽东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知行合一”思想、西方实用主义与实践理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结合包括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是双向结合,强调实践在教育与生产中的作用,强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增长才干,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 解决实际问题。为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1958年1月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写道:“一切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凡是可能的,一律试办工厂或者农场,进行生产,做到自给或者半自给”,“一切高等工业学校的可以进行生产的实验室和附属工场,除了保证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以外,都应当尽可能地进行生产”,“一切有土地的大中小学,应当设立附属农场;没有土地而邻近郊区的学校,可以到农业合作社参加劳动。”至于农业大学,不要办在城里,应该办在农村,这样可以促进师生和农业、农村、农民相结合,深入农业一线,深入农村实际,走与农民、与农业相结合的道路,使学生在农业建设一线锻炼成长为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毛泽东还提出学生可以实行半工半读;普通文化课程与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的课程相结合;“单下农村还不行,还要下工厂、下商店、下连队。这样搞他几年,然后读两年书就行了”;并要求对中学毕业直接升学的制度进行改革,提议“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第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首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针对一段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的情况,提出:“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在智育培养上,既要“知”又要“智”,二者统一,他强调文化知识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学了文化以后,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以学”。毛泽东要求青年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满足于书本知识的简单记忆,要多思,并且要自学,以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身体素质是毛泽东一直重视的,他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毛泽东还特别重视劳动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实行半工半读,师生在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的同时参加生产劳动,到工厂、农场、农业合作社去,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接受实践锻炼。他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师生了解工农业生产,改变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勤工俭学,做到自力更生,解决一部分或大部分办学经费,减轻国家负担。
  第四,全社会参与的多类型、多样化教育。1953年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教育,决定:“允许小学民办,不限定几年,能办几年就办几年。不可能把小学都办成一样,不可能整齐划一,不应过份强调正规化,农村小学可分三类:中心小学、不正规的小学和速成小学。农村小学应便于农民子女上学。应允许那些私塾式、改良式、不正规的小学存在。”1957年他在七省市教育厅(局)长座谈会上,就社办民办学校以及厂矿办学问题提出:“有条件的,应该允许办”,并表示同意厂矿、企业、机关办学。同年3月7日他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再次谈到办学体制多样化的问题,询问各省私立中学的情况,并说“私立中学还是可以办的,办了之后政府不要去接收。私人办了,又被接收,私人办学的积极性就高不起来了”。“为了解决高小毕业生升学紧张的问题,中学招生可以增加一些。小学也同时增加一些学生。社办和民办的问题,有条件的都可以办,但不好下命令。”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要求,“一切农业学校除了在自己的农场进行生产,还可以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参加劳动的合同,……农村里的中小学,都要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合同,……大学和城市里的中等学校,在可能条件下,可以由几个学校联合设立附属工厂或者作坊,也可以同工厂、工地或者服务行业订立参加劳动的合同。毛泽东认为,在无产阶级统一的方向、方针、目的的指导之下,办学方式应该多种多样,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不能强求一律。包括国家办学与工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遍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教育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 学校教育与自学、函授、广播教育并举, 免费教育与自费教育并举等形式。
  毛泽东已被作为一个伟大的实践解放者而载入史册,同样,他也必将被作为一个伟大的精神解放者而光耀万世。巨人已经远去,毛泽东为20世纪中国和世界人民留下了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当然包括非常丰富且宝贵的职业教育遗产。相对于毛泽东职业教育思想的丰富宝藏,我们的体会还相当肤浅相当片面。但我们有一点结论,深入分析和研究毛泽东职业教育思想,对我们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