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征,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他在主持设计集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北京南站过程中,引入天坛设计概念,创造性地提出椭圆体形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周边用地以及站房与站场有机衔接的问题,成为综合性大型车站的典范。获得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周铁征,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他在主持设计集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北京南站过程中,引入天坛设计概念,创造性地提出椭圆体形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周边用地以及站房与站场有机衔接的问题,成为综合性大型车站的典范。获得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主要事迹:
1989年,周铁征从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铁道部第三工程设计院工作。勤奋好学的他不久就成为院里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1999年他赴法国进修,期间走遍了所有知名的火车站。通过对欧洲现代火车站及其他现代建筑的系统考察研究,他对现代西方建筑设计和火车站设计理念有了系统了解。而这一过程,让他深切感受到,中国延续了几十年的车站设计理念和方法,迫切需要改进和发展。回国后,他担任了建筑分院的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铁路站房建筑设计。在秦沈客运专线铁路建设中,周铁征带领他的团队一举拿下了葫芦岛等6个旅客站房设计项目。他一改传统车站混凝土钢混结构模式,大胆推出钢构幕墙的设计方案,开敞通透的空间效果、新型的结构形式以及满足各方需求的使用效果,立即受到同行关注,在业界引起不小震动。
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火车站房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从钢构幕墙、到关注城市与站房的关系,再到建设立体的交通枢纽,周铁征在设计中贯穿“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理念,不断推出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铁路站房,由此引领站房设计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北京南站和天津站改扩建工程,均由周铁征主持设计。北京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的起点站,是集铁路、地铁、城市公共交通、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除了要为旅客提供完全新颖、功能全面的车站外,还要与北京市的规划、外围交通、地铁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高效顺畅接驳,建筑风格更要与北京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和市容环境相协调,标准要求高,限制因素多。针对这些要求,他充分考虑股道布设与周边用地,引入天坛设计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椭圆形的解决方案;对于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实现,周铁征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同时借鉴了大量国外现代化车站建设的经验,带领设计团队与境外设计合作单位一起,不断优化和修改设计,探讨出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铁路客站的设计思路。
天津站改扩建工程较之北京南站更为复杂。这里不仅是一个铁路枢纽,同时还是城市的重要换乘枢纽,人流聚集,换乘关系复杂。经过他和设计人员的不懈努力,该项工程与北京南站一起,成为京津城际铁路上两颗熠熠闪亮的明珠,成为中国现代化车站的代表。
在周铁征主持设计的建筑作品中,不仅在设计上满足了各方的要求,同时融入了文化内涵、艺术之美与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建筑的中国化、民族化与现代化之间,他常常取得微妙平衡。在每一项设计中,他都注重建筑与当地社会、人文、历史环境的融合,与时代特征的对接。周铁征对他设计的作品力求完美,哪怕一些细小的环节都不放过。他常说,所设计的建筑一定要立得住,经得起后人的考验。
他对设计的要求近乎苛刻。项目投标前,方案中哪怕一点的不满意,他都要说服同事们修改再修改。大家觉得可以了,他却认为不能在设计中留有一点遗憾。靠着这样的执著,他与同事们打造出了一批精品工程,获得了十多个奖项:秦沈铁路旅客站房获得铁路工程总公司2004年度优秀设计三等奖;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荣获2007年度铁道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其关键技术试验研究获得2008年度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大连火车站方案国际招标”方案设计,获二等奖并中标,该设计还获得总公司级优秀设计三等奖;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获2004年度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哈大铁路电气化大连车站站房设计荣获2005年度铁道部优秀设计三等奖。周铁征对于每一个作品、每一项工程都精益求精。在整体设计上,他追求艺术之美,力图每件作品都能与历史环境融合,与时代特征对接;在工程质量上,他与工程施工单位一起严把质量关;在微小细节上,他观察入微,绝不放过任何的瑕疵。
周铁征谦和低调,用真诚凝聚人心,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年轻队伍。他淡泊名利、事业心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设计上、工作上,学识更加厚重,业务更加精通。周铁征的才华早就受到国外一些大设计公司的关注,一些公司开出高薪挖他跳槽,有的甚至让他出任公司高层职务。然而,周铁征始终坚守在铁三院铁路建筑设计的第一线,在他看来,各种名利都没有让他有一个施展才干的空间重要。他热爱铁路建筑设计事业。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