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海,男,沈阳机床集团齿轮分公司任维修钳工、高级技师,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陈新海,男,沈阳机床集团齿轮分公司任维修钳工、高级技师,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主要事迹:
陈新海是沈阳机床集团齿轮分公司的维修钳工、高级技师,人称洋设备的“中国医生”。
2003年,为了扩大产能,沈阳机床集团从瑞士一次引进5台高精度磨齿设备。两年后,其中的3台设备开始“犯病”,需要到国外厂家购买核心部件,每套价格29万元,交货周期3个月。难道我们就不能修?早就憋了一股劲的陈新海,主动请缨,自主维修。他研究图纸,制备工装,寻找替代材料,仅用两周时间,就大功告成,为企业节省资金上百万元。
几年下来,陈新海在进口设备维修中,像中医“望闻问切”一样,摸索出了一套维修洋设备的方法。只要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摸一摸,他就能判明设备的运行状态,找到设备的故障原因。
在沈阳机床集团,陈新海和他的工友们真正成了洋设备的主人,使这些高精尖设备开动率达到98%以上。近10年来,仅陈新海就为企业省下维修成本1800多万元,还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8000多万元。德国有一家世界知名的机床企业,每年都收集各国创新维修技术的经典案例,中国工人陈新海的名字赫然在列。
陈新海胆大心细,善于创造,颠覆了修旧如旧的传统维修惯例,总结出“代、改、创”的“陈新海维修三绝”:对洋设备的零部件实行国内替代;对洋设备进行改进;对洋设备进行再创造。陈新海不仅能维修、改进洋设备,还能把他熟悉洋设备的技术和自己的经验,应用到产品设计、开发上。2008年12月,陈新海到国内某知名机床公司采购磨齿机,进行产品试验时,陈新海发现设备存在诸多问题,可厂家对此一筹莫展。陈新海细心琢磨了3天,提出了针对磨头平衡等15个问题的改进方案,让这家企业的总工程师非常震惊:“这哪是维修工人,简直就是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
陈新海怀揣理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仅自学了机械本科的大部分课程,还如饥似渴地向师傅学习。别人有一个师傅,他却成了7位师傅的徒弟。按照师傅们的指点,他认真揣摩实践,每天都要比别人多修理几台机器,并注意总结、归纳,每晚躺在床上时先要把白天的工作内容过一下脑子才放心睡去。干活时有些心得数据,他就随手记在小本本甚至手上。这些实用化的知识、系统化的经验,使陈新海掌握了过人的本领。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