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评论 >

李津军:莫让抄袭成为习惯

2016-05-05 15:35:26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近一时期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两只坐在小船上萌萌的企鹅刷屏了,一只黄色一只灰色分别坐在小船左右两侧,忽然话不投机谈崩了,一只企鹅立即跳下船去,于是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近一时期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两只坐在小船上萌萌的企鹅刷屏了,一只黄色一只灰色分别坐在小船左右两侧,忽然话不投机谈崩了,一只企鹅立即跳下船去,于是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各种微信公众号马上跟风“活学活用”,瞬间演绎出上千版本,什么金融圈啦、互联网圈啦、影视圈啦……友谊的小船是怎么说翻就翻的,漫画依然是那一幅,可话题完全改头换面了。
  “翻船体”的爆发按理说是好事,可原创作者喃东尼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翻船”漩涡给他带来知名度和阅读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面积的抄袭。
  喃东尼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称:“这几天崩溃了”。朋友、粉丝动不动就甩给他一个链接,打开一看,没有署名,没有出处,甚至侵权内容也有10万次以上的阅读量,“比我这儿都多”。喃东尼用了14个感叹号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唉,简直没办法,当今的人们好像早已习惯了抄袭,而且熟视无睹早已经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了!
  要说抄袭来的确实便捷——信手拈来,不用花费吹灰之力;关键是抄袭没有任何代价——监管不利,德的约束更是无效。就像孔乙己“偷书不是偷”的逻辑一样,今人更是演绎出“偷文不叫偷”的最新境界。
  现如今,“中国论文”已然衍生出一种崭新文体,论点、论据、论证、大数据、甚至数据模型等要素一应俱全,文章框架工整得像一篇范文,但怎么看怎么不对劲。“观点似曾相识、语言含糊不清、论述模棱两可、创意旧瓶新装。”撰写方式难避抄袭之嫌,无外乎将旧有素材论点提炼核心,改变论证方式,或旧文框架更换结构后变身为新观点。
  就这样,不知一年下来,我们能制造出多少学术垃圾,反正中国人论文抄袭的绝活儿早已成为举世闻名的奇葩,不是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受到连累被禁的新闻披露吗,更有上百人因论文造假受到警方的刑事调查。
  笔者因为工作的缘故,每天要接触大量的文稿,包括学生的个人鉴定,老师的心得体会等,其中抄袭的比例真的不小,可谓成了普遍现象。现在互联网发达,人们懒得动脑,不管写什么都要到网上去淘范文搞“借鉴”,“拿来主义”太方便,结果不时闹出“乌龙”贻笑大方。
  党的先进性教育时,要求党员撰写学习体会,这位不知从哪“拿来”一篇应付了事。笔者读着看着越来越不对劲儿,虽然当事人身为学院一名小科长,可怎么看都显得位高权重,突然发现“做为卫生局长”的字样,才明白了其中奥妙。
  近两年,本人主持所在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从3000余名学生的个人鉴定中,竟然可以发现“似曾相识”的面孔,不同专业、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学生,其鉴定的重复率甚至高达95%。
  好像是笔者的“火眼金睛”识破了个中骗局,实际上是学生的手法太拙劣,本来是走捷径到网上“借鉴”,你可倒看看究竟弄明白了再“抄”啊,非得写上“我有善心,施教并行”,问他何为“施”何为“教”?竟然不知所云满脸的茫然。
  要知道,“拿来”并不省事,闹出的也不止是“笑话”,尴尬中、丢脸中带来的教训十分深刻。
  古往今来,“抄袭”“剽窃”“作弊”,本来就是见不得阳光的。如果做了,铁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复旦大学不是就因“拿来”东京大学的宣传片而自毁了形象,落了个“复制大学”的别称吗!而东京2020奥运会徽因“拿来”比利时列日剧场标志,则遭到奥组委禁用处罚,几乎沦落到倾家荡产颜面尽失的地步。
  列位当自省,“拿来”最害人!抄袭成习惯,早晚栽跟头!
(作者李津军系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