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在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在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令人遗憾的是,作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并没有多少百年企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意识到这一点的中国,现在正在重拾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是世界各国工匠精神的一个共同特点。具体到工匠精神,是指在技术精湛的前提下,不骄傲,不满足,不得过且过,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追求极致。
不凑合,做到极致,是日本工匠精神的特点之一。有段时间,很多国人跑到日本抢购电饭煲。为什么去日本买电饭煲?2016年两会期间,小米CEO雷军在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给出了答案:日本电饭锅的确做得好。一是采用了IH电磁加热技术,直接对金属内胆进行加热,实现了对整个内胆的环绕加热,加热更加均匀。其中的金属内胆,导热性要求很高。二是加压,让米粒在饭锅里面“跳舞”。这样,让米柔软糯香,口感和营养都有大幅提升。这表明,他们不满足只是把米饭做熟,而是精益求精,还注重米饭口感和营养。
日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银壶制作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曾经有人在考察日本银壶制作工艺,拜访了几位80岁左右的日本知名银壶专家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8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没有这种精神,怎么可能有代代相传下来享誉世界的银壶工艺?
另外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日本树研工业公司1998年生产出世界第一的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照说,他们应该满足了。但是,2002年,他们又批量生产出了重量为百万分之一克的超小齿轮。这种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有5个小齿、直径0.147毫米、宽0.08毫米的齿轮被称为“粉末齿轮”。
在生产过程中,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完全可以满足使用需要,但他们还要投入两亿日元去开发更加精细的产品。其实,这就是对极致精神一种追求。
实际上,精益求精并不是国外工匠的专利,在我国,很多工匠也传承着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大国工匠》电视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国时速300公里的高铁上,有一个重要部件———转向架。这个转向架,不只是在中国,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按照国际标准,留给手工的研磨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
宁允展就是负责这道工序的高铁首席研磨师。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价值十几万元的主板就报废了。宁允展的同事说,宁允展的绝活也正在这里,他可以像绣花一样,把切口表面这些隐约的竖线,织成一张纹路细密、摩擦力超强的网,“0.1毫米的时候,国内大概有十几个人能干;到了0.05毫米,别人都干不了了,目前就只有他能干”。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位毕业于一家铁路技校的高铁首席研磨师先后获得了5项国家级技术专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内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