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 > 论文在线 >

郭延生:职业教育别总把企业当乙方

2016-02-17 12:51:00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教育,是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突出其显著的职业性要求,企业不可“缺位”。

  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企业不可缺位

 
  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教育,是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突出其显著的职业性要求,企业不可“缺位”。
 
  企业作为提供就业岗位的直接载体,最熟悉市场的需求;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最了解产业的需要;最务实的行业用人标准和最先进的产业技术变革都由企业最先感知,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都在企业最先运作。因此,脱离企业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抛开企业谈专业设置与开发、谈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都是空谈。
 
  如果每一所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期间都能够实现“在校实训=校外实习”、都能有“上学=上班”的真切感受,在毕业时都能达到“毕业生=行业合格入门劳动者”的能力要求,那么,职业教育就会更有生命力!
 
  产教融合回归本质,企业不是“乙方”
 
  伴随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变革,新商业形态、新组织调整和新技术应用的进程都将明显加快,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将成为所有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对学生迅速适应已有岗位和调整后岗位的能力要求将更高。
 
  职业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产业的快速变化要求职业教育在三个方面加以回应。第一,这个时代要求职业教育比以往更加开放办学,拥抱企业,以适应产业变革。第二,这一变革对职业教育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对产业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企业从业经验和实践经历将成为教师的必备要求。第三,新技术在教学中将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虚拟仿真、翻转课堂必将快速渗透职业教育过程,最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而产教融合的实质就是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内置于产业链的过程中,把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前延到院校教育,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本质!
 
  如何定位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角色?企业不是作为乙方来参与,而是需要企业与院校进行良性互动、协同共建,发挥各自主体优势!目前,教育界把企业当乙方的现象普遍存在,如:院校希望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和目标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但院校实际育人情况难以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鉴定都是由教育界来做,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等等。产教分离的十年,企业不信任院校,院校也没有真正建立为企业服务的机制与文化;产教融合的新十年,企业将与院校携手创新发展、共育人才!
 
  企业成真正“主体”,职业教育更接地气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为什么企业是主体?企业在用人需求、能力要求、岗位吸纳、税收缴纳、薪酬支付等方面均有主导话语权并且是落地实施的主体。企业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根据企业自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确定其参与举办、治理职业院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及程度。但毋庸置疑,只有让企业以“主体”的身份深度参与,才能让职业教育更“接地气”!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提速专业教改。职业院校能否办出特色,基于实践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否推行成功,这很大因素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建设从“企业”向“学校”倒推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让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助力提速特色专业教改,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由企业核准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构建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过程让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老师承担;人才培养结果交由企业参与检验与评价。在与院校合作过程中,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不断地研究符合时代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经管相关人才需求、岗位胜任力模型,并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中,把企业真实场景、业务流程、岗位工作和案例数据引入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把互联网平台应用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认证与就业服务,与院校全方位建设实践育人基地。2015年,新道教育研究院自主编著了《中国经管实践教学发展报告(2015年)》,从企业视角研究了中国经管类实践教学市场和案例,填补了空白,为教育界和产业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企业成为“领投人”,协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策,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最终将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在新常态下,校、企需要协同发力、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例如:院校最强的是文化根植能力和环境资源,可进行场地、经费的适度资助;企业可做创新和创业意识激发及能力训练支持,把实际项目引入到学校里,进行实用的师资培养,并做投资引领、孵化服务。
 
  企业实践将成为教师必修课。对从事职业教育的师资而言,必须是讲师与工程师的复合,即既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验、实训指导。因此,帮老师走进企业,校企联合制定体系化的培养方案将成为促进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和内容。负责任的企业,会在培养方式上,加大教学体验、实践演练的教学互动引导;在培养内容上,以企业真实项目,真实业务流程与数据作为案例解析;在主讲师资上,以具备丰富企业经验的企业专家讲师为主导;在师资服务上,提供在线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培养后效果检验与认证。日常培养跟踪时,定期以说课比赛、师资公开课形式,鼓励跨校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以校企合作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理实结合。
 
  准确定位发挥优势,企业不做“新婆婆”
 
  一方面,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的保障,激发企业参与动力和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如在我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中,要进一步明确和凸显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功能定位,以及权利、义务和责任,为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法律保障;推进跨界融合,赋予有资格的企业以“教育型企业”的法律地位,将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财政支持、政策倾斜、资金补贴、表彰奖励等,带动更多的企业愿意支持、兴办、服务职业教育,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共赢发展的局面。
 
  另一方面,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需准确定位、理性认知其责权,发挥其在产业、行业的资源优势,适度把握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让企业变成“新婆婆”,不能违背或过多干预正常的职业教育规律。由于企业根本性定位还是赢利性发展,故作为职业院校的兴办者,企业则未必就是最适当选择。
 
  因此,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在产教融合快速推进过程中,既不能总把企业当职业教育的“乙方”,也不能矫枉过正把企业变成职业教育的“新婆婆”,只有找准定位,发挥各自优势,成为职业教育的真正主体,才能将产教融合务实落地!相信在职业教育国策支持、院校教育改革推动及企业创造性投资中,我们一定能迎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十年”!
 
  (作者  郭延生系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