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点话题。有不少代表和委员都提出,教育其实就是人才的供给和教育资源的供给。但我们现在很多供给是“无效”的,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出路就在于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东大门
今年全国“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点话题。有不少代表和委员都提出,教育其实就是人才的供给和教育资源的供给。但我们现在很多供给是“无效”的,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出路就在于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溯园全景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就是这样一所“精准定位社会需求,有效培育鲁班传人”的践行者。学院是山东省仅有的一所建设类集全日制普通高职、五年制高职、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建校36年来,学院对接宏观发展战略,立足山东、瞄准行业、突出特色、协同融合、创新突破,坚持“五方联动、四位一体、三维融通、知行合一、传承创新”,从而走出一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发展之路。在服务城市建设的同时,也铸造了自身建设的丰硕成果。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建设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培训突出贡献单位”“山东省建设科教先进集体”“山东省技能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最具专业特色高职院校”之一、“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荣立济南市维护稳定工作“集体三等功”。其培育的毕业生更以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富有实干创新精神而广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以“懂理论、下得去——有专业自信,能设计、精施工——有扎实功底,善管爱岗敬业”赢得广泛赞誉。
校园映秀湖及一号教学楼远景
瞄准“发展依靠谁”——“五方联动”精准定位办学模式
学院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与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构建“政行校企研”五方联动、共建共享、互补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办学活力,使学院成为建设行业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以城镇规划等9个重点建设专业为抓手,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建设与改革。加强以鲁班精神内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培育,使学院成为“培育鲁班传人”的建设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区;加强“建设类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遵循“系统设计、合作共建、兼顾个性、持续更新”的基本思路,使学院成为建设行业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区;拓宽招生就业渠道,实现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同步提高。努力将学院建成培养高质量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强,区域领先、行业一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院主体、企业及科研部门参与,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学院等共同组成的“建设行业促进学院发展理事会”,按照理事会管理体制,发挥山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搭建合作育人与发展平台,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建设行业促进学院发展理事会章程》,制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意见》,在9个重点专业设立“专业教学联盟”。以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导向,构建“四共”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新模式。
共育:发挥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任教师企业锻炼、兼职教师选聘、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提供支持,校企共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共同培育适用人才。
共管:发挥主管部门在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经费筹措等方面优势,发挥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中大型企业在先进技术应用、吸纳学生和提供实训场所等方面优势,以及学院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优势,推动多方参与学院办学,增强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促进校企合作全方位深度融合,从而实现过程共管。
共享:根据建设行业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学院与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和科研成果,成立一批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运行机制灵活、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生产、科研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建设项目,共享建设成果及优质资源。
共赢:利用校内外多种人力资源,发挥高校和企业两种特殊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如:在学院内建立双师工作室(企业兼职教师+校内专业教师),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等,在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形成教师主动服务企业和开展技术研发的长效机制、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校内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学院和企业在技术、人才上的互惠共赢。
大学生校外艺术建筑写生实习
学院实行“四共”办学模式,使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综合水平离国家示范院校的要求更进一层,教师队伍素质大幅度提高,到2015年,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专业课教学的兼职教师比例达50%以上。在资金支持上,校企合作开发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发、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教材与资源建设、师生众创空间建设等项目,学院实行校企共建完成了学生培养基地项目建设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
学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学院、怎样办好学院”这两个根本问题,深入分析学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学院的“服务定位、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秉承“以人立校、以德治校、以研兴校、以质强校”的办学理念,努力践行“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办学方针,坚持“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确立了大力加强“936工程建设”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人才培养“支撑”城乡建设行业、专业建设“对接”城乡建设行业、技术服务“对准”城乡建设行业的办学特色定位,形成了学院的核心发展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院“协同+聚焦+特色”的办学模式,找准了定位,成就了自身核心竞争力,铸造了合格建设者。
瞄准“育人为了谁”——“四位一体”精准定位育人标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
学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育人工作,通过构建“鲁班文化、建筑文化、家和文化和节日文化”四位一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四个层面整体推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古建筑建模
《基于鲁班精神的文化育人平台建设》作为学院名校建设特色项目,成立了鲁班文化研究所,聘请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鲁班文化研究专家王中、墨子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庆军等专家作为指导,加强文化研究与传承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相关人员先后到曲阜、滕州等鲁班文化研究所以及烟建、四建等企业进行了文化专题调研,主动与曲阜鲁班文化研究促进会、滕州鲁班纪念馆、各地市的城市规划建设馆、建筑文化特质鲜明的企业、山东金鲁班集团等共建鲁班育人基地,提高文化育人质量。通过“一所、一库、一堂、一网、一场”“五个一”文化载体建设,丰富了鲁班文化传播方式与途径;以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的高荣誉——“鲁班奖”的标准指导教学,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院,确定了文化育人的标准。
期间,美国建筑师麦尔文·J·戴维斯先生以及申作伟、王忠、马瑞芳、萧迹、赵丽华等先后作客鲁班名士讲坛,走进学生、走进课堂;面向学生开展建筑方案设计、景观设计、模型沙盘及动画制作竞赛与展评等,引导学生感悟传统建筑文化精髓,激励专业自信,培育行业气度。作为仅有的高校代表,学院受邀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班传说”为主题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而鲁班非物质文化保护协会的“寻找我们身边的‘鲁班印记’”也荣获高校工委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类一等奖。
学院在学生中设立“鲁班技能奖”,在毕业生中评选“鲁班之星”,鼓励师生人人争做能工巧匠,争做新时代鲁班传人。学院的测量协会、电气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获得“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称号;留校任教的程书峰老师获得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的“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特别荣誉证书;学院“鲁班之星”孙立杰同学,荣获2014年“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踏实严谨、精技强能、勤奋进取、自主创新”的鲁班精神在广大城建学子身上得到升华。
学院作为“高技能人才教学先进单位”在目前育人的基础上会继续创新升华,让更多城建学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作为未来鲁班传人的责任和骄傲。
古建筑部件清扫整理
瞄准“怎样培养人”——“三双培养”精准定位育人模式
学院制定了《关于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意见》,各专业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创新“双向参与、双业融合、双元培养”(学院与社会双向参与、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学院与企业双元培养,以下简称“三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工作室项目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室为平台,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过程与项目设计过程结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完成职业化基本训练;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创建了“双循环、双平台、双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彻职业技术能力提升循环和职业素养提升循环两条循环主线,打造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平台和专业管理能力培养平台两个平台,重点培养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其他如城镇规划专业的“院堂融合、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各具特色,改革成果获2014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广联达大赛比赛现场
学院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制定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考核与奖励、教学经费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形成学院、用人单位、学生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管理软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的信息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院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重点建设50门符合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同时完善配套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并在区域内与行业内的同类院校中推广使用,建成20门省级精品课程。通过进一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建设精品课程、打造品牌专业、完善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目标。
学院“三双培养+学岗直通+跨界砥砺”式的多维度、立体式培养,锤炼了学生适应多岗位、多形式的就业、创业能力,也成就了学院实现升级、提档、进位的更高追求。
广联达工程算量大赛
瞄准“培养什么人”——“创新创业”精准定位社会需求
行业企业发展一定要有人才支撑,既需要高端人才,更需要高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个战略机遇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技能人才尤其高技能人才,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一种重要的核心力量。
学院构建了课程融入、第二课堂、创新项目立项、技能大赛、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建设等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心理课堂
一是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创业导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进修培训、企业挂职不断提高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意识和指导创业实践的能力,同时聘请企业成功人士、知名校友担任创业导师,提升创新创业的意识。
二是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系部考核指标,根据专业特长和专业发展方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开展了“青春纪念馆”“一缕阳光”“找工作手机app”等创业实践活动。
四是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举办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会,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业无偿资助项目,帮助学生增强了创业意识,提高了创业技能。
五是打造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利用鲁班文化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平台,组织开展“创新创意”比赛,在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学院曾获“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的作品《自动手动灭火系统》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山东省高职院校的极好成绩。
六是制定了《职业技能大赛组织与实施管理办法》《学生参加竞赛奖励暂行办法》等,取得了学赛共赢的良好效果。几年来,学生参加在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学业竞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国家比赛奖励50多项。
眼界决定境界。学院“对接国赛+师徒培养+学用结合”的方式,直接与“大国工匠”面对面交流互动,激发学子内动的学习动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学院建设类鲁班人才培养的摇篮。
此外,学院坚持以服务求合作的理念,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培训等途径,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建校36年来,学院主动追踪建设事业发展前沿,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山东、服务行业,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以“培育鲁班传人,建设美丽城市”的目标引领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形成以土建大类专业为主、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形成以育人为本、教师以职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氛围,形成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校企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新时代、新梦想、新期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建筑测量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