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 院校推荐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文献描述与理性反思

2016-05-09 17:48:48 刘景忠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03年6月成立至今已逾十年。课题组对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一番梳理与反思,指出各时间段的特点以及制度,从四个方面对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进行了理性反思,对未来学院制度建设提出有益建议探讨。

作者简介:刘景忠(1956- ),男,江苏徐州人,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邮政编码:江苏徐州221008,副校长  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重点课题《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特色研究》,(课题编号:A/2014/11/006)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03年6月成立至今已逾十年。十余年来,学院一直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核心问题作为学院工作的重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实际上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浓缩与概括。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丰富、从共性到个性、从外延到内涵,从一个重要侧面体现了这种“浓缩与概括”。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当然需要先进的现代职教理论的指导与引领,但它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它的实践层面。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要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建立起自己的实践体系。这个实践体系的核心就是制度。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五年制高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因此,对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一番梳理与反思,无论是对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还是对展望未来,谋划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2003——2007:建章立制,夯实基础,重点推进的快速起步、蓬勃发展时期
  江苏是个教育大省,也是职教大省。全省十三个地级市,各市都有一批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就显著的中等专业学校。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在上世纪1990年代,江苏有一批中等专业学校晋升为高职高专。但由于名额的限制,仍有一大批基础条件很好的中专校未能如愿晋升。本世纪初,教育部又明文规定严格禁止低层次学校举办高层次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为了未能晋升高职高专而基础条件很好的中专校的生存和发展,江苏省成立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十多年来,这个平台为江苏一大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政策平台和发展机遇。
  2004年,第一批分院挂牌成立。从2004年至2008年,在这五年中,学院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主要做了建章立制、夯实基础的工作。这方面的主要管理制度有:
  1.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程(试行)》(苏联院〔2004〕4号)。该规程是依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及学院章程的,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学院的教学管理,明确学院与各分院的教学管理职能,建立稳定的教学管理秩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该规程对“教学管理组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学院建院之初就出台这样一项制度,其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考核标准(试行)》(苏联院〔2006〕2号)
  3. 《关于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苏联院〔2006〕8号)
  4.《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试行)》(苏联院〔2006〕16号)
  5.《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NIIT合作项目工作规程(试行)》(苏联院〔2006〕12号)
  上面四个文件分别从教学工作考核、教科研、校企合作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制定了基本规则。
  这一时期,学院除了推出加强基础管理的制度外,还探索了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这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及重点工作有:
  1.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意见》(苏联院〔2007〕1号)。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永恒的主题。学院实行的“小机关,大学校”的管理模式,十多个管理人员,一二十万在校生,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学院的工作不能事无巨细,必须抓好重点工作。其中,专业建设就是学院要抓的重中之重。该文件出台时,学院共有16个专业大类119个专业,专业门类比较齐全,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专业已经成为办学基础较好、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有一定办学特色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经专家论证确定数控技术、制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财务会计、应用电子技术等5个专业为首批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并且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将再遴选5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有市场发展前景、行业特色鲜明、就业率高且有利于发挥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的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2.为深入实施《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32号),学院于2007年制定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苏联院〔2007〕5号)。《意见》提出了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主要内容有:“制订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订专业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加强课程管理”等。该《意见》的印发,拉开了学院课程改革的序幕。
  3.2007年,学院组织专家对各分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专题审核评议,并印发了《关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阅评议情况的通报》(苏联院办〔2007〕69号)。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产生了积极影响。
  4.从2007年开始,学院启动了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并于当年进行了首次评选,详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苏联院办〔2007〕20号)。
  二、2011:集中出台6个文件,解决突出问题,强化内涵发展
  2009年至2010年,学院组织专家组对所有分院及办学点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调研视导。在充分肯定各校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专家组也发现,各校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带有较强的普遍性,比如,二级管理、教学督导、教师团队建设、顶岗实习管理等。各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及完善情况也参差不齐,只有少数学校做到了教学管理制度完整规范、修订及时,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完整、不健全、修订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院于2011年组织专家起草(修订)了6个文件。经过充分讨论和认真修改,这6个文件于2011年相继印发。它们是: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苏联院〔2011〕6号)
  2.《关于印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苏联院〔2011〕7号)
  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分院二级管理的意见》(苏联院〔2011〕10号)
  4.《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苏联院〔2011〕11号)
  5.《关于印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程>的通知》(苏联院〔2011〕12号)
  6.《关于印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目录>的通知》 (苏联院办〔2011〕42号)
  上述6个文件,成为学院在“十二五”期间教学工作的主要抓手。2012年和2013年,学院分期分批地对分院及办学点进行了教学视导,视导的重点即为上述6个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4.5+0.5”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情况。
  2012年12月,学院在淮阴卫生分院召开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现场会”。
  2011年后,学院基本上没有出台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理性反思
  从建院之初到2011年,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一个渐进的、积极探索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开始的重基础管理到随后的重点工作推进以及强化内涵建设,体现了学院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其工作思路、发展脉络是清晰的,其规范作用、促进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没有这些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也就没有学院今天的诸多成果。
  在充分肯定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对建院十年来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予以深刻反思,梳理问题,查找不足,以寻求下一步建设的空间和发展的思路。
  笔者认为,学院建院以来,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规范,轻个性
  “重规范,轻个性”在学院和分院两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就学院层面而言,贯彻落实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是无可非议的。但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常常忽略了五年制高职的“个性”。以省教育厅2005年颁发的《教学管理规范》为例,学院在贯彻《规范》的过程中有具体的举措和制度建设,但缺少对五年制高职的针对性,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就分院层面而言,不少分院照搬学院的文件内容,没有学校个性,没有实施细则。尽管学院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目录》中明确规定:“省教育厅和学院出台的教学方面的文件、规定,各分院和办学点原则上都要制订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并且在每一项制度的“附则”中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提出了“各校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的要求,但实际情况与学院的上述要求大相径庭,对此,学院缺乏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可想而知,照抄照搬教育厅或学院的管理制度,必然会造成各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接地气,千文一面的结果,因而也就必然缺乏可操作性。各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相当一部分流于形式,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2.重管理,轻服务
  “小机关,大学校”的管理模式,在客观上也就决定了学院的工作重心必然放在管理上,而非服务上。因而,学院出台的教学管理制度绝大部分是从“统一”、“管理”、“规范”的角度出发的。与此同时,各校期盼的教学业务方面的指导、服务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
  3.重推进,轻促进
  与前一个问题相类似,学院面对日益庞大的办学规模无法做到根据每一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予以有效的促进,而只能从学院的整体考虑,对重点工作予以推进。以课程改革为例,学院开设时强调的“推进课程改革”,随后强调的是“重点推进课程改革”,然后是“强势推进课程改革”。客观地说,像课程改革这样的巨大工程,没有“强势推进”的工作部署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但实事求是地说,各校的情况差别很大,对有的学校来说,“强势推进”正逢其时,而对有的学校来说,更需要的是帮助、是指导、是促进。如果“强势推进”的同时,忽略乃至放弃了促进学校的个性发展,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了。
  4.重微观,轻宏观
  学院建院十年来,作为一所“学校”,该有的规章制度都有了,可谓制度健全,重点突出。但从宏观层面来讲,一些涉及到五年制高职本质性的问题在教学管理制度中鲜有体现和成效。比如,“初中起点,五年一贯”这种“长学制”本身如何定义?“五年学制”如何整体规划、不断优化?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创新、如何提炼?在学院重点推进的专业中,与“长学制”的匹配度如何?特色、特点如何?
  对于上述宏观问题,学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早在2007年,学院就组织专家对各校的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审阅评议,并将审阅评议予以通报,引起了较大反响。2012年,学院又出台了《关于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通知》(苏联院办〔2012〕15号),并组织专家分苏南、苏中、苏北三片进行了集中审议和点评,引起了各校的高度重视。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举措都是浅尝辄止,没有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到目前为止,学院依然拿不出一批较为成熟的、先进的、具有科学价值和推广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案例,对科学阐释五年一贯的长学制也缺少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问题既可以说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历史局限。但无论怎么说,这些问题都应该成为学院下一步要面对、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实现制度创新
  2014年,学院开启了“实体化”办学的新局面。毋庸置疑,学院层面的“实体化”办学必将给学院深化改革、勇于实践、积极创新、以点带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学院科学健康发展带来广泛深刻的影响。
  笔者不揣冒昧,提出学院“十三五”期间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应该予以重视的几个问题。
  1.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有连续性
  要对学院已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该废止的废止,该更新的更新,有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如,教学成果的评选、教学能手的评选、优秀教学设计的评选、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校系二级管理的推进、顶岗实习的管理、重点专业的建设、教科研课题的提级增速等。
  2.注重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要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各校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研究。宏观层面,学院要组织人力积极开展“五年长学制”的人才规格定位、专业特色定位、人才特点定位的研究;中观充满,学院及各校要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五年制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微观层面,从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师要开展教材教法、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培养特点与规律、五年制高职生生理心理特点及教育教学相应对策的研究。
  3.教学管理制度要积极推行校本化
  省教育厅和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各校的贯彻落实必须在“校本化”的过程中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校本化”,鼓励、激励各校“个性化”发展,激发各校的自主办学的活力。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今后学院教学视导的重点不是看“有没有”,而是看是不是“校本化”的、是不是“适合学校基本校情”的、是不是有所创新的?